“是啊邓大人,咱们只想活命,别的事一概不求。城中眼见着已经没粮食了,若不投降,难道真要活活饿死?”
下面跪着的还有一个济州盐商郑家的大老爷,他同邓喜为相熟,所以道:“您家中也是有位高寿的老夫人,想必也能知晓我们的心境。这投降一事为的不只是咱们自己,也是为了家中的老弱妇孺。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小孩儿?总不能让他们跟着我们一起饿死吧?”
郑家有钱,也存了粮,但是如今的情况是——城中已经买不到粮食了。越是家中富贵,越不能坐以待毙,今日前来请愿,便是郑家人起的头。郑家大老爷想的也简单,不投降的话,夏国人迟早都是要攻破城门的,等那些军队攻进来了,他们家的家产还能保得住?唯有如今先投降,卖个好,才能保全大部分的家财。
商人的得失心总是特别重,所以郑家人再三鼓动城中百姓,让他们请愿投降。
效果也是显著。
官衙门口地方并不大,多少人想跪在这儿都找不到位置,于是沿着外头的大街一路跪下去。
一眼望不到尽头。
那些不愿家破人亡的寻常百姓,声泪俱下地求着邓喜:“大人,求您了,您就先降了吧,就当是保全济州城所有的老百姓了。”
邓喜对这些人的哀求并未入心,因他根本不在意这些人的惶恐跟不安。如今事情达到他想要的结果,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表明自己刚正不阿,完全是为了百姓的生死存亡才做出这样的选择,邓喜故意面露迟疑,似乎是被众人的话给说动了一些。
百姓们见状,以为是看到了希望,越发卯足了劲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