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义诊

这两日,郭骅和刘讷被贾敏请去给县衙的人请平安脉了。

郭骅和刘讷两人初来此地,很难打出名声。所以贾敏就想着,先把他们请来给县衙的人看看,反正不要钱,县衙的人也没有不愿意的道理,这也算是工作福利了。

请完平安脉后,郭骅他们便又在医馆门前支了张幡子,上面写着“免费请脉”。

因着城西是老百姓们住的地方,大多数人也都不认字,所以郭骅特意雇了两个小童沿街串巷的叫卖,引人来诊脉。

虽然许多人都是将信将疑,但是很多人抱着贪小便宜的心理,还是走进了郭氏医馆的大门。

第一日,还只有寥寥几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了进去,反正也不用花钱。没病是最好的,要是真的有什么问题,他们也还可以去别的医馆治。总之一句话,就算郭骅他们是骗子,也骗不到他们口袋的钱。

可到了第二日,医馆的门口甚至开始排起了队。

原来是昨日来免费诊过脉的人,回去后便让自己七大姑八大姨都快去看看。路过的人一看,心想难道这幡上写的免费请脉是真的,不然怎么这么热闹,就也想着进去看看。

一来二去,竟然开始排起了队。

郭骅和刘讷考虑到来看病的百姓可能根本就拿不出钱买药,所以一些小问题他们是尽量能不开方子就不开方子,跟他们说了一些诸如多按按某个穴位就能缓解的土方子。但是一些比较严重的,必须要吃药的,他们也会开方子。但就算如此,他们也是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尽量用一些便宜的药材。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日来诊过脉的人,回去之后会叫上自己的家人也去看看。

更多的情况下,真心是可以换来真心的。

大约半个月,已经没什么人来医馆免费请脉。

郭骅和刘讷两个人就开始轮流带着若竹下乡义诊。

义诊的时候,有好些百姓虽然身体都诊出了病,但因为家里穷,抓不起药,所以就不打算治了。

当那个大娘笑着对郭骅她们说没事,反正他们穷苦人家的人命贱,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不吃药也不打紧的时候,郭骅第一次没忍住眼泪。

有时候就是这样,人是看不得别人的苦难的,因为看着看着眼泪就忍不住了。

仿佛能感同身受一般,但其实无论是谁,都是无法感同身受别人所受的苦难。

所以善良的人,会因此更加痛苦。

擦掉眼泪,郭骅拿出早早就准备好的私章,盖在了她刚刚写的方子上。

她对大娘说:“大娘,您拿着这方子去县城的郭氏医馆抓药,不要钱的。”

这是她和贾敏早早就决定好的。之前在县城义诊的时候没说,便是担心若是药也免费,她们可能就真的负担不起了。而且那样也会出现不少弄虚作假的人,白白浪费她们的一片真心。

而下乡义诊就没有这样的担忧了,都是上门去看诊,一眼便能看出这户人家是不是真的拿不出钱买药。

两个半月,郭骅和刘讷花了两个半月走完了通州县的十八个村落。

林如海和贾敏的心慈济世的好名声也走到了十八村落的各个角落。

因为那些药钱是林如海和贾敏出的。

这也是贾敏早早就定下的,原先真正看不起病的穷苦百姓能得到诊治,而她和林如海也能得到一个好名声。

这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