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战乱之后,包括河南陕西大灾,饥民遍野,生产破坏,越是百姓遭遇灾害买不起粮时,粮价就会如断线风筝一般扶摇直上,一石卖到几两,十几两,几十两银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大规模的战乱之时。
“五十两银,正好一百石糙粮。”梁世发又擦了擦汗,咧嘴笑道:“到处是乱兵,粮行的伙计都跑散了,也不敢出来送粮。咱们自己推车去取,十来人几趟来回就够了,我和粮商赵东主说妥了,省了他的八钱银脚力钱,折成两石粮食给咱们。”
梁世发未夸说自己功劳,不过多出的两石粮,显然就是他的功劳。
闵元启对着梁世发点了点头,说道:“世发辛苦。”
梁世发脸上笑容更盛,做事不怕,就怕上司不体会自己的用心,现在看来,闵百户内心相当明白,不是只知道动手的莽夫。
“一百零二石粮……”闵元启轻轻松了口气,这粮食按理有两成是他的,余下的是各小旗和煮盐灶户们按出丁口多少来分,五十多户,每户原本能分一石多粮,勉强够吃一个月,温饱是不想了,只是勉强不被饿死。
要等春荒过去,各种野菜野果多一些,再捕鱼打鸟补充动物蛋白,到秋后时一般的军户人家都能好过一些,储一些钱以过寒冬和来年的春荒。
如果天时不正,或是家中有人生病,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就在所难免了。
这就是大明,这就是明末,这就是明末的百姓,这就是明末的军户。
“回云梯关。”最后的粮包放在船上之后,闵元启连多留一晚也不愿意,当即便令众人撑船离开。
眼前的淮安相当繁华,有一些建筑还保留到几百年后,当然是那几座大衙门,在后世成了著名的景点。闵元启却没有心思去看,眼前的繁华是尸体腐败溃烂之前最后的余温,毫无意义,备添凄凉,自己要走一条更艰苦困难的路,但好歹是一条活路!
……
回程比来时的道路要简单轻松的多。
一路顺流而下船速极快,过税卡的时候几个人一并撑杆,船帆吃风加上人力,还有水流之力,虽然装着一百多石粮,但这漕船原本的设计是承运五百多石,眼下的装运量只是它正常运量的五分之一,船身很轻吃水很浅,过卡的时候众人发力,漕船几乎是在水面上飞掠而过,两岸传来一阵叫骂声,似乎还有人驾小船想追,但张帆顺流的漕船他们根本追不上,叫骂一阵之后也就放弃了。
大船之上,闵元金和梁世发,杨志晋,高存诚等人,还有一众旗军先是面面相觑,接着都是躺在船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在此之前,冲卡打人抽刀砍人都是闵元启的事,到了此时此刻,各人好象都参加进了这一件事,开始有点同舟共济,同仇敌忾的感觉。
嗯,确实也就是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