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千万贯

明远一惊:“占城稻怎么了?”

上次史尚随船带回了占城稻的稻种与橡胶。橡胶送去了军器监,为火器做防水材料去了;占城稻的稻种则送去了府学下挂靠的“农学社”。

前两日听苏轼说起,“农学社”也邀请了沈括去做顾问——毕竟沈括在农田水利方面是重要的专家。

沈括接着说:“占城稻的产量……太过惊人!”

明远这才放了心,心想着真是吓了他一大跳啊。

随即就见沈括突然苦了脸,道:“只是两浙路有些稻病,这占城稻还不大适应,唉,若是没有这些稻病该多好啊!”

至此,明远终于完全明白了沈括为什么会这样忽喜忽愁:

在农学社的“试种”实验中,占城稻发挥出了极强的潜力,然而却未能适应两浙一带的某些病虫害。因此比不过某些在本地生长的抗病稻种——这令沈括有喜有愁,纠结异常。

明远装作沉思了很久,小心翼翼地问沈括:“如果将占城稻的稻种,与本地稻种‘杂交’呢?”

“杂交?”

沈括一时没能明白明远的意思。

明远只能解释:“将占城稻和本地稻种放在一起,让……让它们共同繁育出下一代……”

沈括嗖的一声站起来,转身就要离开海事茶馆——这时候戴娘子的饮子都还未送到。

还没等明远劝他回来,沈括突然又转身坐下,说:“那岂不是要等明年才能尝试了?”

明远摇头笑道:“不一定……史尚将这稻种带回来的时候曾经提过,南方种水稻都是一年两熟,甚至有地方可以做到一年三熟的。”

他冲茶馆外望望:“我看杭州眼下地气温暖,也许这两熟,也是能做得到的呢?”

沈括又是“啊”的一声,直接起身,这回是真转身走了,直接走出门外。

而这时戴娘子刚刚将饮子送来,只能与明远面面相觑。

“师兄啊!”

不知什么时候,种师中也来到了茶馆里,在明远身边闷闷地坐下。

明远只得将原本给沈括准备的饮子塞给这个十四岁少年,柔声问:“端孺,怎么了?”

种师中郁闷地道:“沈先生明明是我们算学社的呀,怎么现在尽为农学社的事上心了呢?”

明远当然明白沈括为什么如此上心——大宋向来认为农业是立朝之本,这片土地上这么多人口,粮食安全极为重要。

如果沈括能够解决占城稻抗病虫害的问题,就能令两浙路、荆南路的水稻产区产量大幅上升。这在朝中看来将是极大的殊勋。

至于沈括——

明远在心中呵呵了两声,心想:他哪里是“算学社”的,沈括明明就是个“杂学社”的嘛。

但是没办法,眼前的小师弟也是需要哄的。

明远只能绞尽脑汁想了一阵,问种师中:“要不我们再讨论一下‘鸡兔同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