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华妃还要解释,却“哎哟”一声扶着肚子倒在地上,太后忙命人去请太医。皇帝本就疑心华妃,种种线索都指向她,只是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如今得知敬嫔误食草头乌被华妃延误致死,又有曹贵人出面指证告发,更是勃然大怒,不肯再听华妃辩解。

考虑到皇帝子嗣稀薄,又有中秋夜宴在即,年羹尧在外带兵打仗,商议一番后,太后命人将敬嫔的死讯压了下去,对外仍宣称敬嫔被禁足。而华妃则是被禁足懿坤宫,只待诞下龙子再行惩处,对外用的名头却是华妃胎相不佳。

华妃分娩之际,就是她偿命之时!去母留子,宫中没有孩子的妃嫔可多着呢。

此次中秋晋封,曹贵人和欣常在因生育有功分别晋为襄嫔、欣贵人,余下封的不过是些官女子答应之流的低位嫔妃。别人都不理论,知道内情的甄嬛看向襄嫔的目光里就带了点意味深长。皇太后的封口令下的及时,敬嫔又久不露面于人前,是以只有甄嬛及皇后等少少几人知晓内情。

华妃倒台襄嫔晋位,怕是因着检举有功吧。中秋节礼仪缛繁,皇帝在外赐宴朝臣,福晋命妇们便都坐在内殿。太后似乎兴致很好,竟也由几位太妃陪着来了。太后南向升宝座,诸位太妃分坐两侧相陪。殿南搭舞台,戏舞百技并作。皇后率妃嫔、公主、命妇进茶进酒,朝贺太后千秋万岁。

贺毕,各自归位而坐。朝贺的乐曲在一遍又一遍地奏着,乐队里的歌工用嘹亮的响遏行云的歌喉,和着乐曲,唱出祝寿祝酒的贺辞。

甄嬛心中一冷,那日那小苏拉来禀,是她派人请了太医去瞧敬嫔,只是时间拖得太久,到底不治而亡。明明知道敬嫔没了,却要为着虚假的热闹欢声笑语秘不发丧...这大概就是皇室吧。可笑丽嫔愚钝,明明与华妃襄嫔亲密,却像个傻子似的全不知情。花枝招展的跑去懿坤宫找襄嫔道喜的时候,还不忘到正殿外头给“养胎”华妃磕头。这般蠢人,皇帝皇后也懒怠理她。

此刻,她正频频向襄嫔举杯示意。

太后笑道:“沛国公家的小姐是哪位?”

却见一女盈盈越众而出,声音柔和沉稳:“臣女孟氏静娴,恭祝太后万福金安。”甄嬛观其面向,却是极为清淡温雅的一个女子,谈吐亦轻柔,倒也不俗。

沛国公当年与□□皇帝一同征战沙场,出生入死,才有了这份功名,也是一刀一枪打回来的。沛国公家世显赫,已经荣耀了百年,虽然现在手中早没有了实权,但家教甚好,只是偏不知道为何生了这样的谬种。想到当日舒贵妃母子盛宠,太后当然不愿意允礼迎娶手握实权的世家贵女。沛国公这样的家世,正暗暗合了太后心意。

又有心卖沛国公一个面子,太后便笑着让她上前来:“沛国公教出来的女儿家果然是大家闺秀、风华出众。静娴...”微微沉吟着笑道:“一听就知道是温柔大方的好女儿家的名字。”

皇后赔笑道:“长得真是秀雅。太后可还记得十七弟?前两年皇上就说要为十七王爷选一位正妃,当时便属意沛国公家的小姐,只是当时孟小姐年幼,只怕国公夫人舍不得。”

太后微微一笑,冲着竹息耳语几句,不多时,苏培盛气喘吁吁的来了,还带了一道口谕,赐沛国公之女为清河王正妃。

众人连连道喜,国公夫人只觉脸上十分有光,看向皇后时亦是满脸感激。

事关女子名声,清河王万万没想到皇帝竟是下了明旨!再是不愿意,也不能在这样的场合抗旨,只得应下了,却只说自己还未立业,将婚期推到了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