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士都是机警之辈。一听徐庶地弦外之音,马上就明白了这位智者还有破敌的后招,纷纷上前领命,以求扩大战果。
徐庶笑着下令道:“文将军,你即可预备船筏,收拾水具,越多越好!”
文聘并不知晓徐庶的计策,不过。他生于荆州,长于荆州,对荆州的地形是在熟悉不过了。他知道樊城一地三面都被襄江、樊水所包围,见徐庶叫他准备水上用具,立刻就想到了水攻。本来。这个计策不错,可是现在是隆冬季节,水流不是很大,水攻并不能发挥想象中的效果。于是就问道:“大人可否是想水演樊城?此计确实好,但时节不对。若是秋雨,襄江之水漫长,水势浩大,必然可以发挥奇效。可是现在正是隆冬少雨季节,河中之水位并未漫过江岸,恐怕水计不能奏效!”
徐庶坦然笑道:“这个庶早有定计文将军大可放心!速去办理!”
文聘知道徐庶智慧过人,虽有些不放心。但是还是领命而去。
徐庶接着说道:“孙权此次战败绝对不会如此甘心,卷土重来是必然之事。因此,你们立刻召集百姓,在孙权这几日的休整时,将樊城附近的支流通通改道至襄江和樊水,并将襄江和樊水的各处水口堰住。切记不可被孙权发现!”
众将士相继领命。
三日过后。
孙权果然把持不住战败地怒火,向驻扎在樊城附近的刘备军势发起了攻击。不过,此时非同以往。徐庶并没有压制自己的实力。一开战就让太史慈、文聘、臧霸对孙权的军队发起的猛攻。
太史慈、文聘、臧霸大展神威,将孙权大军杀回了樊城。太史慈更是生擒了孙家老将黄盖。
老将黄盖忠孝 节义等气节无不具备,只是在帐前对太史慈道:“我黄盖征战一身,早已不惧怕生死,今日被将军所擒,心服口服,愿死在将军手中,以全忠义。”
太史慈被黄盖的气节所感,在征求徐庶同意后,就随了黄盖的意愿。黄盖流下了一句:“文台先公,末将来看你了!”便含笑的慷慨就义。他这一生无 愧于孙家,也无愧于孙坚值得这死前一笑了。
至于徐庶本想招降黄盖地他,听了黄盖的请求以及看了那一双饱经风霜和坚贞不疑的眼神,实在让他没有信心说服一个放开了一切的老将军归降,同时也不忍心拒绝一位忠义之士最后的请求。他唯一可做地就是同意黄盖的请求,并且加以厚葬。
次日,佛晓,徐庶 就对樊城发起了总攻。当然这总攻指的是水攻,并非人力。
汇集了四周水源的襄江、樊水两水,汹涌地向樊城涌去。
人往上走,水往下流,虽然樊城距离襄江、樊水两水有近八里路城,但是被蓄足的江水就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猛兽,不停地翻滚咆哮,一旦开闸,其势决 非人力可挡,近八里路瞬间便到。
孙权顿时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点反应也没有。
还好,韩当身经大小战役早已超过千战,无论什么紧急状况他都见识过。只是震惊了一会儿,就清醒了过来。
韩当随即叫醒孙权大声道:“此刻孙家只有吴公一个可以坐镇大局,此刻我等以中敌方诡计,无力回天,请吴公立刻撤退!”
华歆也反应了过来,哀求道:“吴公,只有活命,才有机会报仇!”此刻,他也不管自 己是曹操的人,还是孙权的人,只有活命才是他的唯一要走路。
孙权无力的点了点头, 召集了数员大将向北方撤退。
孙权一出府衙,就见樊城中水势滔天,三军漂浮,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城中之水已经没过了膝盖。
孙权见自己的争霸天下地本钱,就这样在低潜的水中挣扎,相互践踏,心痛的就快要哭了起来。
这时,“轰”、“轰” 、“轰”、“轰”四声巨想依次传入孙权的耳中。
孙权打了个冷战,此刻的他已经成了受了惊吓的小兔,一听到动劲,立刻敏感的高声叫道:“出了什么事了,出了什么事了?”
不多时,孙权就在乱军中听到了一个天的地坏消息,城郭倒了,并且将城门地出口 给堵住了。
孙权这时终于明白了过来,为什么他会战战大捷,为什么他会轻易的拿下建有四个城郭,防御极佳地樊城。
原来,这都是对方的计策,这些城郭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是樊城的守护神,而是将他的大军困在城中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