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问道:“我军一路凯歌,所到之处,曹操大军无不望风而降。不知今后打算诸位有何建议。”
一旁的陈宫上前道:“宫觉得此行事有蹊跷,宫当年为操贼有过交往。曾是其手下地一谋士,只是由于曹操过于残暴,才离开了他。不过,宫和曹贼相处的几日中,日日畅谈大事。觉得他无论是文滔还是武略都独特的本领,决不可能如此不济。”
刘备点头沉声道:“文台说的不错,备与曹贼也相交了一段时间,其确实有一身不寻常的本领。”
法正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现在已经没有退后的可能了!无论是赢还是输,都需要一个结局。“讨伐汉贼、清君侧”的口号已经发了出去。如果我们现在后退,那将会遭到外人的唾弃,我军威望势必大跌。”
帐中众人也点头称是,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法正继续道:“截粮道,断后路是曹操打战惯用地把戏。眼下我们只要保住宛郡和汝南郡的不失。曹操在短时间内,就不能拿我们怎么样。我们也可以安心的出兵颖川。”
刘备想了一会儿。立刻下令道:“麋芳听令,你带五千人马立刻前去支援汝南郡。”
“领命”麋芳大声说道。
刘备笑道:“宛郡有叔至在,备放心。眼下谁愿意前去颖川破敌?”
“黄某愿往!”黄忠年纪虽大,但好胜之心,比之年轻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黄忠见关羽立了头攻,心中很不情愿。心想:“无论如何这第二的功劳,自己一定要抢过来。”于是黄忠从入帐以来,一直在注意刘备说的每一句话。一到刘备下命令地时候。黄忠就本能的站了出来。先了众人一步。
众人见黄忠抢先一步。各个都露出了懊恼的神情,狠自己的腿慢。
刘备曾经见过黄忠和庞德地比试。深知黄忠的武艺并不亚于马超、庞德等将,见他出来讨命也就答应道:“老将军有此心,备在此地恭候佳音。”
法正站出来道:“颖川守将姓徐名晃,是曹操帐下的一大将。为人智勇双全,有他在夺城不易。老将军勇则勇以,要想在短时间内破得此城,并非易事。我军大军在外不意久脱。还是以计攻之,速战速决为好。”
刘备问道:“孝直有何妙计?”
法正微笑的答道:“徐晃智勇双全不假,但毕竟是一武将,好勇是他们的优点,同样也是缺点。”法正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一份地图,挂在一旁。他指着地图上的颖川郡说道:“颖川郡附近有座嵩山,此地借山之利,易守难攻。并非短时间就可以攻破的。不过只要我们先潜一员大将领一支队伍在嵩山山脚下隐藏待命。黄老将军领三千人马叫阵,对方不知老将军的本领,定会认为老将军年老好欺负,到时必然会派将领出来迎战,徐晃是主将,见到老将军决不会自己出战。届时黄老将军只需力斩此出战之人,挫敌士气。徐晃必然会随后出战。老将军只需拖住徐晃,不让徐晃回城。余下地就交给伏兵就可以了。”
刘备喜声道:“孝直此计甚妙,谁愿意前去嵩山山脚下埋伏。”
吴懿急忙上前,道:“懿愿往!”
刘备笑道:“有劳子远了。”
当夜,吴懿领五千士兵就潜伏在了嵩山山脚。
次日清晨。
黄忠就依计,领着三千士兵出征,一条近二十里路地大陆走完,直抵颖川城之外。驻马停队,设立旗门。老将军横刀勒马于旗门之前。
刘备军向城上喊道:“呔!我家老将军在此,速命徐晃出城迎接!”
城墙上的曹操大军见黄忠领兵前来挑战,大为吃惊,忙不迭去议事厅禀告。徐晃听说有人逆战好奇之下,前去城上观看。见远处马背之上乃是一个白发之将。
徐晃低声道:“久闻刘备军中猛将如云。今日却只派一个老将出场,分明是瞧不起我等,待晃擒之,以壮军威。”
徐晃带马扛斧。领军出城迎战。
两军对垒。
从后面急匆匆上来一将,浑身乌油盔甲,黑脸蛋子,胡须毛糙的年轻汉子,年龄不过三十余岁,此人姓杨名全。他见徐晃打算出战,忙应声而出,说道:“将军且慢出马。这个老家伙的有多大能为。何须将军亲自出马?只就咱杨全出马,定然活捉此老头。”
徐晃微笑的点了点头,心想:“和六旬老头打,就算赢了也落得一个欺负老人家的名头。这小子不错,知趣!”便站定身子,关照道:“你须当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