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传到了朝中,引起了不少大臣的激烈反对。
他们认为突厥上次在城关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休养生息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再对外征战?
而且万一匈奴要是反咬一口,直接把他们给吃了,那他们岂不就是引狼入室?
突厥人应该还没有蠢到这种地步。
这种做法无异于就是要引起他们的恐慌,故意为之,要是他们出手了,那这话语权就在突厥人手上了。
一时间,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主战的,不管突厥人和匈奴人是不是真的要进攻,他们都必须先做好准备,最好就是先下手为强,打他个措手不及。
一派是主和的,觉得两厢征战,受苦的永远都是百姓和战士,有些东西最好是能避免就避免,实在不行了,再是兵刃相向。
两方各执一词,而且都有理。
楚少清其实也是主和派,若是以前他还没和灼华在一起的时候,他兴许会愿意战上一战,但他现在有老婆了,未来还会有孩子,他想更多的去陪她。
战事一旦打响,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了。
而且他作为皇帝的外甥,绝对不可能什么都不参与,最差皇帝也会叫他去做个督军。
像上次一样,他虽然在外权利大的像是第二个皇帝,可一旦战事停息,所有的权利都会归于无有。
其实这对他又何尝不是考验?
吃过了甜头,再去吃苦头,就很难再吃下去了。
朝上的这些纷争,灼华当然是不知道的。
只是她光看楚少清这几日紧锁的眉头,就知道估计又没什么好事。
明日的信件都会有人专门快马加鞭送过来,楚少清虽然人不在朝中,但要处理的事情一点也不比那边少。
而且因为地方的缘故,每次消息总要延后一步他才能知道。
可能不用每天早起去上朝,能陪灼华睡到自然醒,是他住在这里唯一的好处了。
本来灼华也是想贴心的叫他回去的,可想到他在这里还能睡个懒觉,灼华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