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成这样仍不算完,孟伯爷仍在继续挖坑。
“若仍有清高之士,其俸米可归于学中,以奖励聪慧勤奋之学子。”
清高?不沾染铜臭?
好,不给你发工资,改作学生的奖学金,保证两袖清风,还有什么话好说?
到儒学中不认真授课,无异于自毁长城。
抨击朱棣?百姓的口水就能把人淹死。这般为民着想的圣德之君还要抨击,简直没有良心!
“臣以为,西南之外,北疆亦需大量儒师。”
比不过士大夫们的清高,那就比挖坑埋人的手段。必要时,坑可以挖得深一些,再埋上几根竹刺。
用名声压着你,民意推着你,继续顽抗,一句“名不副实,沽名钓誉,假清高”,坑也坑能死你!
所以,乖乖响应天子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
这是阳谋,明摆在台面上。
“儒学之外,还可设武学,算学,医学等。君子六艺,文武并修,不可荒废其一。太祖高皇帝有言,日月重开大宋天。臣请陛下继往开来,复我汉唐雄风,威服海内,慑北虏南夷,创不世之伟业!”
无论文臣武将,听到孟清和最后一句话,都会不由自主的热血上涌,丝毫没有意识到,结束语有些跑题。
“好!”朱棣猛的一拍桌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即从卿之言。”
孟清和的话让朱棣十分满意,远远超过预期。
真如议中施行,不说天下人才皆入瓮中,也能将多数士大夫套牢。
看似有些荒谬,但在万事皆有可能的大明朝,孟伯爷递出这把叫做“名声”的长刀,不用磨,已足够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