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多的地方,往往水多。你们觉得东洛城的树多还是大旱的三道树多?”

“……”年幼就进了宫的小慧和常敬回答不出来,但,肯定是东洛城的树多吧。

“现在想这些都没用了。灾情已经两年,当务之急是稳定受灾的老百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发动全国没有受灾地区的民众、乡绅、官员捐款捐物。最主要的是让那些有钱的商人捐款。朝廷派官妓到各地去汇演,利用汇演的机会,找些能说会道的把灾民的惨状说出去,要尽可能的足够煽情,足够赚人眼泪,世上心善的人还是大多数的。哪怕一人只捐一文钱,汇总起来也是一大笔的款项。最好是发动那些学子们,让他们看看受灾灾民的惨状,学子们多热血,又善文善辩,由他们来煽情最佳不过,也更令人信服。

那些捐了钱的乡绅、富商,就在邸报上大大夸奖。乡绅和富商赚足了脸面,同时也是给那些商人的产业做足了广告,还是免费的,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人们做生意,自然更喜欢跟有善心的人去打交道,不管是真善还是伪善,都是个‘善’。

至于朝廷官员,太后都自降宫分了,他们也该拿出点觉悟。一品大员,每人不少于五百两。二品大员,每人不少于三百两,以此类推。各部各衙,中央地方,只要你是朝廷的官,你就得捐。只要你是在官家混饭吃,哪怕只是个打杂小厮,你也得捐。这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由不得你往后缩。捐银全部买粮买物支援灾区。事后,各地把捐款之人的名字贴一张大红榜,详细写明所捐款项,最大程度地减少捐款中肯定会存在的贪墨现象。旱灾总会过去,稳定才是关键,而稳定的关键,是银子。”

“哇……主子,您真厉害!”小慧和常敬的眼睛里是绝对的崇拜星星。

那人这时却站了起来:“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

“主子,您再说说嘛。”小慧和常敬听得是意犹未尽。

“我困了。”

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那人站了起来。常敬和小慧也不敢不从了。常敬过去抬椅子,小慧抱着一大盆的知了猴跟在主子身后离开。从始至终,那人都没转过身来。

人走了,永安帝站在原地却久久不语。张弦是大气不敢出,心里又急又喜又忧又惊。突然,永安帝一个急转身大步走了。张弦急忙追上去,差点因为转身太快摔个狗啃食。

“万岁,万岁……”张弦压低声音喊,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不想(敢)太高声。

“张弦。”

“奴婢在!”

“立刻宣……”

永安帝一口气说了十七八个官员的名字。张弦不敢耽搁,赶紧派人去宣那些大人们进宫。这一晚,止行殿内的烛火燃了一夜。

解决蝗虫的法子是把 们统统吃了!户部尚书年庆擦擦额头上的冷汗,怀疑自己刚才在止行殿是听岔了。问问左右和他一起从止行殿出来的同僚,都说陛下确实是如此安排的,年庆拍拍脑门,这是谁给陛下出的馊主意!没听过解决蝗灾是靠吃的!可陛下都发话了,而且态度坚决,年庆可没那么大胆去抗旨,最近因为赈灾不利落马的官员、被砍头的商人不知凡几,他可不敢去触这个眉头。

“年尚书,您说今上这是什么意思?让你们户部去解决蝗灾,这户部向来不都是只管出银吗?”跟年庆一同从止行殿出来的工部尚书史玉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各级官员捐款倒是没什么,但……到底是谁出的这些馊主意!

陛下派工部出人到三道打深井,还开挖什么“地下水”,史玉也是满脑门的不解。这挖深井他理解,这地下水是个什么鬼东西,这地下要有水还能干旱了?三道两年大旱,不是没打过井,出水的很少,陛下不是不知道,怎么又要挖呢?

年庆摇摇头,叹道:“我也不知今上是怎么想的。让户部派人去收蝗虫卖钱,再用换来的钱去买粮食救灾,这算怎么个事儿?蝗虫那东西谁吃?啊?你们说,谁吃?”

史玉一想想蝗虫那样子,就欲呕,但也只能拍拍年庆,安慰:“今上交代了就不能不去办。说来,还是关尚书最辛苦。”

兵部尚书关明辉却摇摇头,说:“我这儿倒好说。就是再多派些人手从南方运粮,从西宁道和东宁道运水过去,就是出点苦力。户部、吏部还要相助。两位同僚可是身负重任呐。”

年庆:“户部还好说,就是恶心了些。国子监才是身负重任。”

国子监祭酒耿宏两眼泪汪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上此言令下官惭愧。下官定不能辜负今上重托。”

关明辉:“虽说吃蝗虫恶心了些,不过今上所言却是深有道理。所提各法也颇有新意。只要能令这旱灾尽快过去,恶心便也恶心了。我等诸位还是要尽心为陛下分忧才是。”

其他人立刻纷纷附和。因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很多,诸位官员也不多聊纷纷离去。圣上的命令下的急,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怠慢。户部尚书年庆只希望真有那傻缺的会花钱买蝗虫去吃,不然他这乌纱帽真就危险了。

全部交代了下去,永安帝也没闲着,继续看各地送上的奏报和大臣们的奏折。一直没见人影的张弦从外头进来:“万岁。”

永安帝抬眼,放下了手里的奏报。张弦面带喜色地说:“万岁,人,奴婢带来了。”

永安帝微抬了抬下巴,张弦扭身:“进来吧。”

一位管事公公打扮的寺人低着头,神情紧张地快步走了进来。一进来就往地上一跪大喊:“奴婢给陛下请安!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安帝没叫人起来,身体往后一靠,张弦:“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