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小编辑有些为难地说:“沈老师是用公用电话打过来的,我现在也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不过,沈老师前面特意说了,过会儿应该还会再来一个电话。王老师,您是等着这个电话?还是由我回复?”

王彦想了一下,他下午还有个饭局,肯定是不能留在办公室里等着沈真的电话了,便嘱咐小编辑,如果沈真再打电话过来,就和他约好,明天中午在出版社外左转一百米处的那家茶楼见面。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第二日,王彦想到要去见沈真了,特意换了一身行头以表重视。结果他所搭乘的公交车却在半路抛锚了,王彦不得不临时换乘了另一辆车,如此一折腾,他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十多分钟才到达茶楼。

茶楼的包厢都是用京城中有名的景点作为名字的。

王彦到达茶楼时,沈真已经到了。王彦在前台问了包厢号,便朝着“颐和园”走去。

毕竟是迟到了,王彦推门而入时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低:“抱歉啊,累沈老师您久等,我路上……”

王彦的话说不下去了。

包厢中只坐着两个孩子,看上去年纪都不大,比王彦自己的儿子年纪还小。他儿子念初中了。

王彦有些尴尬。转念一想,这也许是沈老师的儿子,他便挤出一抹慈祥的微笑,说:“小朋友你们好啊,你们爸爸应该和你们说了吧,我是编辑部的王叔叔。对了,你们爸爸呢?上厕所去了吗?”

第四十七章

这就很尴尬了。

沈真没想到临见面了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忽然觉得这编辑有些不靠谱啊。

去年,在稿子确定被杂志社录用并即将进入连载期时,沈真和出版社签了一份合同。虽然这份合同的约束力并不是很高,但不管怎么说仍是一份正式的合同。沈真年纪小,暂时无法办理身份证,不过好在他已年满十周岁,而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因此合同还是能签的。他用了户口本复印件来当做合同附件。

户口本上很明确地写了沈真的出生日期。

所以,沈真一直觉得自己的年龄在杂志社中不算是个秘密。

最早负责沈真的编辑姓陈,陈编辑每月写信和他联系时,用的都是“沈小老师”这样的称呼,由此也看得出来陈编辑是知道沈真真实年龄的。后来沈真的编辑换做了现任王编辑,王编辑直接称呼沈真为“沈老师”,沈真也没有多想。因为,按照编辑部不成文的规定,他们对作者确实需要用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