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还穿插着威尔的爱情故事,以及威尔与损友的兄弟之情。电影终究是电影,威尔虽然童年不幸穷困潦倒,但并不妨碍编剧给他安排几个出身底层却心地善良的好兄弟,也不耽误清洁工与富二代女大学生坠入爱河。
故事的结局很坚果,威尔挣脱了心灵上的束缚,拒绝了杰拉德安排的高薪工作,前往加州投奔前女友。而肖恩也在“治疗”威尔的过程中找回了自我,打算以一次旅行来重启人生。
《心灵捕手》是个原汁原味的坚果故事,陈一鸣当然不能照搬到华国来,必须要经过大幅魔改。
首先威尔的设定就是一个大问题,电影里威尔被寄养多次,遭受过各种虐待,这构成了他心理问题的成因。这个背景显然不符合华国国情,虽然硬要拗也不是不行,比如把男主角弄进起点孤儿院,但这样就过于极端了,华国观众很难代入和共情。
因此在陈一鸣的剧本里,男主角是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留守第三代,老爸老妈常年不在身边,跟爷爷相依为命。
原片中的威尔是个自学成才的高智商天才,放在华国这样子不成,因为有《义务教育法》,就算混社会也要初中毕业。
陈一鸣不得不给男主角的升级加特技,因此损友被他设定为一个拾荒小团伙,主业是为废品收购站服务,副业兼职游手好闲和小偷小摸。
毕竟在华国,想靠阅读自学成才,不进图书馆就只能当破烂王了,就数这两个地方书最多。
再往下推导,两个国家关于法律处罚的规定也大相径庭,陈一鸣不可能把男主角设定为少年犯,那纯属自找麻烦,但如果是二十上下的成年人,就更不可能出现大学教授来担下保就能狱外服刑这种事。
所以陈一鸣的剧本里,男主角只能是缓刑人员,需要定期报告并接受社区矫正。
接下来BUG又来了,十八线小县城哪来的名牌大学?清洁工打脸大学精英实在说不通。
<div class="contentadv"> 想来想去陈一鸣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了华国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一个改开之后凭空兴建起来的城市,一个杂糅天下可以解释各种怪诞和诡异的城市,一个十八线和超一线比邻而居的城市。
这个城市就是深城。
帝大清大在这里都有分校,大学城又建在郊区,出门左拐就是城中村,齐活儿了。
一号男主的补丁打完了,沈明扮演的二号男主也得进行相应调整。
华国的社区矫正并不侧重心理层面的治疗,干这个的社工也不需要心理师资格。
因此陈一鸣把沈明直接安排到了大学城里,做一个平日里闲得蛋疼的业余心理辅导员,被数学教授委托调教某个脾气别扭的校外天才。
乍一看这个角色似乎根本谈不上转型,沈明过往演过无数类似的知识分子角色,婚姻不幸的人设也司空见惯,因为角色模版就那么多,电影里的中年男人,婚姻不幸是大概率事件,家庭美满才是偶然现象,否则矛盾从哪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