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再多我背不动

令陈一鸣意外的是,武连靖并没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找他,就是憋屈了找他聊聊。

陈一鸣免不了内心一阵嘀咕,自己啥时候跟老武这么亲香了,话说就是通过一次长话的关系吧?对面心烦找树洞,怎么也不该找到自己头上来啊。

听下来其实也不复杂,就是他的连环双响炮市场反响十分一般,刚下映的头一部都市动作片票房勉强过了6亿,被阿汤哥给正面碾压了,而接棒的转型之作还不如前一个,上映两周刚过3亿,预期总票房不会过5亿,以武连靖的票房号召力来说,毫无疑问是栽了。

武连靖十分苦恼地说道,“一鸣,我怎么感觉自己看不懂风向了呢,华国特种兵大战海外雇佣兵,这个题材怎么也谈不上落伍吧,你拍的那部《1951》不都破了票房纪录么?

平心而论,这个项目我花费的心血要比早前那一部更多,枪战、格斗都是一流水准,出镜的装甲车和直升机都是实打实地现役装备,为了那些大家伙我还去军训了三个月,怎么上映之后影迷就是不买账呢。

你是现今电影市场的头号专家,你给我分析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

还是说,我在影迷眼里就只能在家具城里折腾,只能赤手空拳不能操枪弄炮?”

陈一鸣都听乐了,这波票房失利给武哥的打击正经不轻,都开始自我怀疑了。你老哥儿这不是病急乱投医么,某人最近一个多月都在国外浪,一分钟的电影都没看过,哪提得出什么建设性意见?

于是陈一鸣先问道,“武哥,宣发那边是什么意见,会不会有两连映观众审美疲劳的缘故?”

武连靖答道,“确实有这种说辞,但是我纠结的不是票房不高,而是观众反响,蚕豆、微博、售票平台的意见我都有看,为了不失真我还安排兄弟走访了上百名普通观众,总体评价很平庸,跟蚕豆评分大致相符。”

陈一鸣秒懂,这是宣发想主动背锅还没背成,就是片子本身的问题。

他招呼安西西把笔记本电脑拿过来,打开蚕豆页面查询了一下,好吧,明晃晃的5.8分,都没及格。

即便对于武连靖的动作片蚕豆人的打分相对保守,5.8也太低了。

他老哥的卖座电影,主打的就是一个节奏明快通俗易懂,二话不说就是干,虽然不是很对蚕豆文青的胃口,但从可看性来讲也都有7分上下的水平。

现在的5.8表明有过半的打分者打了3分以下,说明剧情存在硬伤或是明显的三观不上,连海量的武连靖铁粉都救不回来。

<div class="contentadv"> 考虑在华国拍摄军事题材需要相关部门审核,不太可能出现屁股过歪的情况,那就是说是剧情节奏出了问题。

快速浏览了几条“涉嫌”剧透的评论,陈一鸣有了一个大致的推测。

“武哥,可能还真是故事架构的问题,虽然我没看过电影,但单看剧情梗概也能找到槽点。”

武连靖迫不及待道,“一鸣你就别卖关子了,问题在哪里你快说。”

陈一鸣又问道,“武哥你用的还是以往合作的剧作家吧,剧本也是你提了大框架他们来填充润色的?”

武连靖回道,“是啊,做熟不做生嘛,因为是转型之作,不是更应该找熟悉我风格的老班底吗,免得步子迈大了扯到蛋。”

陈一鸣笑道,“问题就出在这里,你们彼此熟过头儿了,你说的谭老师还是按照你以往的风格来做剧本,孤胆英雄天生就不适合放在军队这个格外强调纪律和集体的地方,直接搞嫁接怎么可能不违和呢?

我能理解谭老师的创作思路,独角戏的特质要保留,欲扬先抑的创作手法也合乎传统,只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军队本身就不适合过分突出个人,实在非要突出也不是不行,但需要做大量的铺垫。

首先第一点,故事放在华国西南边境就有问题,没有跟观众拉开心理距离,让整个故事从可信度上就打了折扣。

武哥你想想,华国观众心目中个个兵王的特种兵,不仅被雇佣兵偷袭,还损失惨重,要靠你拼运气加上临阵爆种才能反杀,是不是有些违背常识?

我这里的常识指的是大众的意识惯性,你在电影里再怎么凸显反派雇佣兵的牛逼之处都没用,外战的情况下华国一方损失惨重,观众理智上过得去感情上也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