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的抱头捂脸镜头,怼脸拍有些浪费,俯拍视角更有味道,建议尝试一下。
此外,同在码头上老段跟戚恬的相对关系,也需要在头尾处有所体现。”
这部分撸完之后,就是全片的重头戏,甲板上前黑警与黑衣人的最终对峙。
王威把这部分拍得十分“饱满”,光是机位就架设了七个,从素材推断,这场戏段一宁和许亚君前前后后演了不下二十遍。
这场戏除了收尾时有一个纵向的摇镜,其余时间都是固定机位,一干幕后全程看两位老师飙戏。
单就运镜而言可以说一句大巧不工,现场布光与收音也完成得很好,陈一鸣无刺可挑。
让陈一鸣惊艳的还是两个演员的表演。
段一宁依旧稳定输出,每个伏笔都呼应得恰到好处,定格既自然又准确。
因为他在这里多少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看点就没有枭雄末路的许亚君那么足。
前黑警此刻重伤垂死,一方面要面对包剑锋临死前的良心拷问,另一方面还在承受枕边人背叛的痛苦,包打听出现之后,又加上一层黄雀在后恍然大悟的惊愕。
许亚君到底是演老了卧底的戏骨级演员,第一层的怜悯与嘲讽,第二层的慨叹与无奈,第三层的震惊与释然,层次分明,呈现有序,单看他一个人的表演,就能大体了解整场货船戏的逻辑。
考虑到从头到尾他都是半坐在地上表演,垂死之际连手上动作都没几个,全程依靠表情和台词撑下来,就更令人惊叹。
明知道这是一个脚踩黑白两道的坏警察,恶事干了一箩筐,但看完这场谢幕戏,也不能不赞上一句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输得起。
这样也就够了,虽然是一部海外背景的灰色电影,但对“犯罪分子”的刻画也不能太正面了,更不能搞人性玩儿洗白,批判性的基调还是要把持住喽。
所以他也还是让安西西记录,掏出手机看全家福这种“发挥”就大可不必了,冲淡了人设。
再下来是许亚君单独出镜的部分,监控室的动作戏干净利落,一看就没少排练,许亚君的完成度也很高。
至于他偷偷离开监控室干私活儿的段落,拿着对讲机虚空导游坑队友,拍得就差了点儿意思,主要是逻辑关系交待的不够清晰。
分镜拆解得终究欠了一丝精细,这个段落其实是个微缩版本的三线叙事,上层甲板虚空指挥的前黑警,底层货仓听命行事的行动组,还有塔吊里展示货船三维地图的小秘书。
这样也就暗示了前黑警登船是另有目的,瞒着主角团做过额外的布置,做过特殊的准备。
前黑警通过对船只结构的精准掌握,以及秘书透过舷窗的些许提示,得以在脱离监控的情况下继续指挥行动组深入,并在恰当的时候把三个炮灰埋进去。
演员的表演要自然,运镜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然观众很容易被搞得稀里糊涂。
安西西一通猛敲把陈一鸣的意见记录完毕,随后抱怨道,“伱就没有一句半句的好话说说吗,出外景辣么辛苦,也给他们鼓鼓劲嘛。”
陈一鸣深以为然,点头示意妹子继续记录,“戚恬的镜头拍得不错,妖而不艳,媚而不俗,深得拍花瓶的精要,做到了不露肉比露肉更好看,值得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