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样,才能把四个案子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逻辑链条。
贯穿始终的戏剧矛盾,就是幕后真凶究竟是谁。
我认为开场有必要引入一个更高层次的警察,由他来审讯包打听,并带领观众探寻真相。
因为现有线索表明前黑警与凯撒都具有影响唐人街警局的力量,后者自身并不具备一查到底的动机与能力。
换个说法,就是幕后黑手面临的压力不够分量。
事实上船毁人亡的大案,本来就超出了唐人街警局的管辖范围,引来上峰关注是符合现实逻辑的。
这样也有利于聚焦观众视线,让电影悬念集中于包打听的脱罪上。
包打听用供述来给自己辩解,警察则通过讯问找寻破绽,一攻一防的节奏下逐步揭开案件真相,并最终锁定幕后黑手的真面目。”
王威和李准都点头表示赞同,有点编剧功底的就能确定,这个故事用倒叙的方式来讲最通顺。
田黎的抛砖引玉,帮助王威摆脱了主角该是谁的犹疑。
“我觉得应该把包打听确定为故事主角,同时他也是幕后黑手凯撒。
确实应该引入更具独立性的警察作为观众的引导者,但是他的出现并非源于现实逻辑,而是一个意外。”
田黎听了眉毛一挑,明显来了兴趣。
王威继续说道,“没错,就是意外。
船毁人亡证据全无,凯撒背后的势力足以让包打听脱身,只要包打听出了警局,这个马甲马上就会销声匿迹,背后的凯撒自然稳如泰山。
但是这个时候出了意外,一个凯撒掌控之外的警察注意到了货船案,并在包打听被保释前的最后时刻插手进来。
包打听不得不接受意料之外的审讯,他不再有恃无恐,而是必须快速打消警察对他的怀疑,以免假释出现变数。
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还活着,想要摆脱嫌疑,就只能把警察的视线转向死在船上的同伙。
我们要在电影一开始,就给观众营造出一个充满压迫感的氛围,包打听和警察都要面临沉重的危机。
警察的危机来自于时间,他必须在假释之前锁定真凶,这样他才会不择手段地对包打听施加压力,把电影的紧张感提升到最大。
包打听的危机光是警察一个意外还不够,一个马甲众多的黑帮大佬,编一套无懈可击的假口供肯定不在话下,我觉得应该再给他增加一些阻碍。
连续四桩案件,全程不出岔子的概率太低了,有个别目击者才正常。
比如骗子找来的地下商人,可以安排其被抓住。
还有最后的烧船案,马来帮派没有全军覆没,而是留下一两个幸存者。
这样可以给包打听再制造一些突发意外,考验一下他随机应变的能力。”
王威讲完之后显得有些意犹未尽,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显然还有些不确定的东西藏着没讲。
李准敲完键盘抬起头,看另外两人没有再开口的打算,这才“总结”道。
“既然确定电影主线是审讯,那么警察掌握的线索,就只有货车案之后警局里五个人的记录,以及货船案之后烧毁的船与尸体,其他的都只是包打听的一面之词。
钻石案也好,宝石案也好,地下商人也好,也许只存在于包打听的叙述里,根本就没有真实发生过。
甚至于我还怀疑,包打听这个马甲真的存在吗?他口中的凯撒真的确有其人?
当然,单以这个剧本而言,我赞同老田的意见,开场就该有黑衣人亮相,灭口烧船一条龙,便于观众定位到电影的核心悬念。
但是对于凯撒这个角色本身,我倾向于保留其开放性,这样才好编续集嘛。
假设一下,包打听嘴里煞有介事的唐人街教父只是一个代号,包打听这个马甲其实跟凯撒完全无关,续集岂不是更容易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