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千面的戏骨,只有合适的演员,关键是合适。
既然几个主要镜头都是在雾气中拍摄,日出的光线要穿过树冠与雾气才到达演员,那么就干脆沿着树冠搭一个大棚子,变外景为内景。
吃午饭的时候,陈一鸣跟毛卫平深入地聊了一次。
就是经过测量与试验,选定场景四周距离合适的树木,迎着太阳光的方向围出一个三面有顶的深色帷幕。
现在剧组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复杂的野外自然光环境下,让演员的面部特写和周围的背景环境,既不损失细节,又能清晰可辨。
而在压缩时长之后,现有的每一场戏都不得不承载更大的信息量,陈一鸣的标准自然只会高不会低。
所以路平所做的,与其说是搭棚子,不如说是挂蚊帐。
其实也不算是全内景,因为给树林搭房子,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棚内的自然薄雾与晨间露水,不像棚外的自然景致那样自然。
倒有些化妆教导演做事的味道。
这一套演员之外的步骤完成之后,才是作为记录者的摄影技法,以及演员自身的表演。
只要光源变化有规律,镜头、打光、妆造三方面的配合就是可复制的,不停地试验总能“凑”出符合要求的效果。
他认为越是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写镜头,越是要突出妆造的重要性,特别是开场的人物亮相。
电视剧杀青之后,毛卫平并没有一步登天,而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继续混迹于各家婚庆公司,给魔都的新娘子们化妆。
合适的意思,就是一切表达都基于演员固有的硬件条件,简单讲就是演员的长相、五官、身材、仪态、气质。
《大唐宫廷》剧组里,毛卫平只是众多外聘化妆助理中的一个。
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能跳出化妆的工种界限,把视野延伸到灯光、服装、摄影的临近部门考虑问题,别的不说,自信心是实打实的。
陈一鸣听完王礼荥与齐郁的话之后,不假思索果断拍板,就这么办。
他的思维与圈子里化妆师打下手的观念刚好反过来,与艺术指导配合导演进行表达的思路也不太一致。
在日出前摸黑把蚊帐挂好,等到太阳升起来,直射的太阳光被帷幕遮挡,反射的自然光依旧可以照亮被蚊帐包裹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