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改制 前路

陈一鸣被大壮的一本正经搞得一愣又一笑,“什么国家大事啊,表情整这么隆重?”

“这事吧,我也只是模模糊糊地有些感觉,要不是上次回家我老子点醒我,可能还要耽搁不少时间。

这些天我想了又想,这事体确实迫在眉睫,所以才拿出来跟你商量。

咱们这个铂爵公司,得改!”

陈一鸣一下子没听明白,条件反射地灵魂三问,“改公司?为啥要改?你要咋改?”

大壮把身体坐正靠在椅背上,翘起二郎腿,像是对话又像是诉说。

“铂爵是当初咱俩出来创业时草草商量的架构,业务上我外你内,股份上我六你四。

现在的铂爵已经转型为一家电影公司,你这个创作者才是公司的核心与灵魂,老架构显然不符合公司的现状与发展。

一个是无法体现你的价值,你先别说话听我说完。

我爸提醒过我,除了那种专门帮导演走账的财务型公司,任何影视公司都不能只靠一两个创作者活着。

不止是你的贡献无法体现,今后铂爵势必要引入更多主创人员,在你的带领下开更多项目,他们的贡献如何衡量、如何变现,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鸣,别忘了你还是公司的创作总监,除了你自己直接上手的项目,以后肯定也要作为制片或监制来间接操盘项目,这些项目的进入与撤出,同样与公司架构息息相关。

这方面业内其实有现成的经验,就是工作室制。如果你不反对,我打算马上着手筹备一鸣工作室,回头咱们商量一个股份折算比例就行。

<div class="contentadv"> 由此我越想越深,这些天却越想越混乱。

一鸣你说,咱们公司,或者再大一点,华国电影产业,将来会往哪个方向走呢?

我认同你对华国电影行业坚定看好的信心,但是好也分怎么个好法。

比如过去几年大导演们都在拍大片,大投资大场面,结果口号喊得山响,捅破天花板的却是1亿成本的《1951》。

另外一条路子,拍定制化的冲奖片卖版权,眼看着也越走越窄。

现在我就特别困惑,未来几年铂爵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爸给我的建议是,如果咱们两个能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那么就按照统一后的想法来。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就按照风险最小的路子走,严控公司规模,就当铂爵是给你一个人服务的经纪公司。

刚才我跟老唐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他忙完了《1951》不想闲下来,跟我申请组建发行团队接外活,老贾对此举双手赞成,因为他的网宣团队同样闲得蛋疼。

扩招很容易,但是业务得跟上,否则就等于人浮于事。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拿不准扩展业务的方向。”

随着大壮的讲述,陈一鸣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