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个身材高大的女记者问他,为什么没有和女主角走红毯,今天红毯上的剧组,只有《1951》全员男性。
人家也没看过电影,误会了情有可原,陈一鸣只好回答,《1951》是一部战争片,里面没有女性角色。
女记者脸色大变,当即追问怎么可以没有女性角色,导演你是不是歧视女性?
这个问题不在申芃菲的QA上,申大姐没办法未卜先知,提前预料到会在电影发布会上遇到女拳王。
陈一鸣也知道不能草率回答,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因为这个惹一身骚完全犯不上。
思索片刻后他答道,“我历来坚持两性平等,我的导演处女作《魔都假日》就是一部大女主电影。
至于《1951》,这个故事是有历史原型的,当时的战场环境比较极端,电影也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很短的片段,确实没有改编加入女角色的空间。”
女记者虽然打拳,至少问的还跟电影沾着边,随后提问的一个男记者更夸张,叽哩哇啦说了一大通,负责翻译的同传只给陈一鸣翻了最后一句提问。
陈一鸣听了之后,马上就理解了同传为什么偷工减料,因为该记者问的居然是,你对上个月发生在北非的冲突怎么看?
我可以不看!不是拍了一部战争片就秒变军事专家了。
幸好戛纳的新闻官反应比较快,直接咔掉了这个问题,让陈一鸣的视而不见没有显得太突兀。
后头轮到坚果记者提问,陈一鸣可以退位让贤了,因为记者更关注来自好莱坞的摄影师保罗。
高卢本地记者就比较可爱一些,老段、小刘同学、桑平都不会冷落,哪怕是尴尬的自我介绍也给了三人展示机会。
这方面陈一鸣对戛纳电影节表示高度赞赏,就是这些小细节,才更能体现出组织者的成熟度。
现场来的华国媒体也不少,第一个提问的还是陈一鸣的熟人,六公主的于蓝。
<div class="contentadv"> 有交情就是不一样,于大主持的问题非常柔和,“陈导,我们刚才在外面的直播大屏幕上,看到放映结束后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你的发言多次被掌声所打断。
我们非常想知道在直播镜头之外发生的故事,你和托尼主席有过交流吗,评委们对《1951》作何评价?”
陈一鸣简直感动,瞧瞧人家于美女,生怕实况转播遗漏了对《1951》的赞美,非要陈一鸣再自吹自擂一番。
“我知道你想要听什么,不过很遗憾,你所期待的场景并未发生。
放映厅的嘉宾很热情,我们每个人都很享受这个夜晚,但是那里的确不是一个适合交换意见的场所,所以我与评审团成员并未有过任何交流。”
随后还有华夏电影网、看胶片、浪潮娱乐等好几家华国媒体提问,问的和谐,答的和煦,现场气氛其乐融融。
直到一个易网娱乐的记者问陈一鸣,“如何看待《1951》与主竞赛单元另一部入围电影《战地晴天》的竞争,毕竟后者以二战的欧洲战场为背景,这里的观众和评委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提问者对挑衅的故意毫不遮掩,如果这是一个河南记者(《战地晴天》的出品国),或是一个高卢记者,陈一鸣都不会意外。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是一个华国记者!
提问的易网记者毫不在意本国同行的侧目以对,嘴角微翘地盯着陈一鸣,显然是不得回答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