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龙观市一把手钟九歌指示接待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具体安排,但为了显示龙观市班子紧密团结和对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尊重,班子成员不能离开龙观市,一齐参与接待。
为了更好地参与接待,马子微仔细查看了由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接待方案。
这个方案制定的非常详细,从警车接送到汇报情况到检查视察到吃喝拉撒到休闲娱乐,都一一做了规划和安排,并责任到领导到个人。
在落实接待和等候省邱元基到来的那些日子里,马子微觉得自己虽然也跟邱元基打过不少交道,但对他却研究得并不多。
马子微就取下办公室那些堆放在铁皮柜子上的报纸翻起来,看看有没有关于邱元基的报道。
让他感到失望的是,他只找到几条有关邱元基视察某某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研究某某地方干部工作作风的报道。
这些报道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看不出邱元基的什么风格和好恶。
扔了这些旧报纸,他看向专职秘书刚送来的报纸,刚打开报纸,有三个字就落入眼中,竟然是邱元基。
只不过这一次邱元基名字的位置与以往报道不同,不是用粗体字赫然写在标题上,而是署在标题和正文之间的空档处,这说明这篇文章是邱元基写的,或者至少是以他的名义发表的。
马子微就开始认真阅读那篇文章,不曾想这篇文章根本不谈工作,竟然是与组织工作毫不相干的山水之类抒情文。
平时马子微最不喜欢这类山水闲文,觉得纯粹是那些没正经事干、空闲无聊的酸文人,吃饱了撑得难受,故弄玄虚、无病装有病,塞给报纸占版面。
但是现在看见邱元基居然也写这种文章,白纸黑字地登在省委机关报上,便再也不敢这么认为了。
读完而思,马子微心想这个邱元基真是不简单,这么大的领导日理万机,居然还能写出这么有文采的作品。
他开始反省自己。想到自己成天就是开会、作报告、谈话视察,晚上回到家里,这一拨人走了、那一拨人又接踵而至,把精力都花在了应酬上。
这天晚上马子微跟老婆说好,什么人来访或打电话,都说他不在家,然后一头躲进书房,认真读起邱元基的文章。
阅读后,马子微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也要以实际行动向邱元基学习,写几篇类似的文章。
他想等到邱元基到龙观市来视察时,他手头有二三篇文章,能趁机做一回后者的学生。
那么写什么好?就写市委隔壁的龙观公园吧。
这个公园历史悠久,里面有不少历史典故。
不曾想写文章,并不是你想写就能写得出来。马子微熬了几个小时,书桌下的篓子里已经扔了半篓子纸团,也没写成一段满意的文字。
此时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在龙观市文化广电局担任副职领导的谭泰宁。
于是他立即电话给谭泰宁,让后者出来吃夜宵。
谭泰宁原先家里穷,他因而非常懂事、学习用功,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绩总是独拔头筹。
大学毕业后,由于文笔不错,直接进了龙观市文化馆。
谭泰宁虽然把自己文化专干的工作做得十分突出,同时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作品,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文化馆里那些馆长、副馆长们干了多年,也写了多年,却一直没干出什么名堂、写出什么名堂,见谭泰宁这么卓尔不群,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处处压制他,直到马子微成为了龙观市领导……�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