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简单交接完毕,两万余名奴隶,其中除了大周百姓,也有犯了罪的西域人。
甚至还有皮肤黝黑的昆仑奴,这可看得萧遥乐开了花。
祖传的基因告诉萧遥,昆仑奴正好适合搞种植园经济。
至于西域的犯人,萧遥给了他们两种选择,参军入伍,冲锋在前。
于战场上活下来一次,便可以恢复自由身,从此成为大周百姓,可以留在军队,也可以另谋他处。
另一条路,则是为萧遥干活五年,再获取自由身,当然萧遥会包食宿。
犯人们有些武艺的,全都选择投军,至于年龄偏老偏小的,则选择了干活五年。
大周的百姓,萧遥大手一挥,给予他们土地,让他们开垦耕种。
不过住所是个问题,萧遥只得命人先行搭建简单的窝棚。
好在这些在西域充当奴隶的百姓,没有那么多要求,他们对萧遥感恩戴德。
单是赐予土地这等“偏袒”的做法,就足以令他们愿意侍奉萧遥为主。
萧遥对于这种区别对待心安理得,他曾经在维和期间,研究过各个地区士兵的特点。
大周中原百姓,勤劳勇敢,不惹事也不怕事。
西域番邦这类信奉拜火教的人,都显得尤为偏执,一言不合就会动武,他们更像是天生的战争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