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的话可能会出现极大的隐患。
他们愧疚,无法成为被陛下遮风挡雨之人。
所以刘伯温虽然才刚刚被周元召唤,但是其实对于这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也有了足够的了解。
看了众人一眼。
不过因为之前的事情,所以众多大臣对此都并没有什么意见,陛下招来的这些人物都是极有本事的。
“既如此,按你的想法,新建国都,需要多长时间?”
而且此人的手段很辣,比之他,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后,周元继续说道:
“故此,孤各方寻访,得诸多国士看重,愿入我大乾为官。”
并不是所有人都忠于陛下,但是所有人都不会将自己的生命放在危险之地。
如果他们的意见,比那些已经参与这件事情的大臣更好,那陛下一旦采纳,自然也会对他们另眼相看。
说完了这些之后。
少部分激进一些的人,则希望他能够将国都,立于大元境内。
大乾版图,日益扩大。
如此种种,想必,五年之后可迁都。”
也因此很多的大臣都在心中,有过关于与迁都的想法。
毕竟能够接下这个任务,自然意味着,他们对于大乾,对于陛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新都城事后,孤再另行安排。”
众人的想法虽然也各自有优劣,但哪怕是全才诸葛亮,在这方面也还是有一些勉强。
“来人!”
五年。
“臣,领旨谢恩!”
真正的要事是绝对不会在大殿之上商议的。
让他们知道,大乾在面对大绒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若是在其他王朝他对此或许并不在意。
而且因为他太过狠辣,所以很不让诸葛亮待见。
看到这样的情况,周元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他看向了之前参与御书房会议的几人。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进行这一种做法的话,必须要等立上国大典之后,看大绒的态度如何再作出决定。
现在陛下却做出了如此决定。
一时间他对于这即将进来的刘伯温,心里起了极大的恶意。
对于迁都之事,已经有了定案。
周元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开口说道:
“宣刘伯温。”
孤曾言,我乾元城将迁都,而迁都所定之位,却还并没有决定。
既然其他人都没有提出异议,那就足以说明刘伯温的想法已经是其中最好的一个。
听到周元的话,正议论纷纷的众多大臣,一个个全部都闭上了嘴巴,面色甚至带着几分骇然。
所以他们并不知道。
众臣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必然是陛下不知道从哪儿招来的一位民间人物。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件事情他顶多只能提出一个意见,
至于说让陛下采纳,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陛下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扣分点。
能够解决这件事,足以证明此人绝对是有极大的能力的。
所说的一切全部都是行的堂皇大道,非常合他胃口。
这六部尚书之一的位置,可以说非他莫属。
所以除了这些之外,尔等就不需要再说什么其他的意见了。”
不过不论如何,既然陛下摊派了这样的任务,那他就必须完成。
赵岩毕竟是一个刑部尚书,从未插手过关于政务之事。
不会再有任何更改了。
而上方,周元考虑了一阵,问道:
周元就坐在帝座之上静静地聆听着,虽然他对于迁都的想法已经有了决定。
贾诩算一个,但此人让他佩服的地方并不多。
诸葛亮缓缓开口。
但是如今的乾元城,已经不足以支撑承载这座大船了。
本来他就已经非常的担忧了。
虽然说有一些幕僚会其中的门道,但是想要操控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还是多少有些为难他了。
不过周元也知道。
今日诸位可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全部都说出来。”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明白,虽然说现在的乾元城,是大乾上百年的国都。
本该由工部掌管的新都城之事。
这对于周元来说,已经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不出他所料,大部分的建议,都希望他能够迁都到大魏境内所在。
能让他佩服的人不多。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刘基,参见陛下!”
见礼之后,刘伯温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