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安刚迈出房门不过片刻,又匆匆折返。
杨修然见状,眉头一皱,疑惑地问道:“霍安,你怎么又回来了?莫非有什么变故?”
霍安苦笑一声,神色复杂地回答道:“杨公,只怕……只怕此案已经翻案在即了。”
杨修然闻言,心中猛地一沉,追问道:“这是为何?难道那陈钧真的找到了什么铁证?”
霍安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杨公有所不知,当年那个被我们认为已死的侍女,其实并未身亡,反而被胡员外悄悄纳为了妾室。如今,她已站出来指证,加之张正义在堂上已全部招供,案情已水落石出。”
杨修然听后,如遭雷击,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两眼空洞无神,嘴里反复呢喃着: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霍安见状,焦急地劝道:“大人,您可是大理寺卿,此事关乎您的声誉与前途,您必须有所行动!何不直接插手此案,将案子夺回手中,重新审理?”
杨修然闻言,脸上闪过一抹犹豫,似乎内心正经历着剧烈地挣扎:
“这样做,岂不是……岂不是有些不太光明正大……”
霍安见状,语气更加急切:“杨公,若不如此,陈少卿定会借此机会将此案上奏陛下。到那时,陛下一旦得知真相,龙颜大怒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啊!”
杨修然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他猛地站起身,决定亲自前往审案大堂。
看到杨修然怒气冲冲地步入审案大堂,陈昭缓缓起身,面带从容之色,道:
“杨公,你怎么来了?”
杨修然脸色阴沉,道:“陈少卿,你身为大理寺少卿,应当专注于陛下交代的任务。唐明里盗窃杀人案,不过是陈年旧案,你何必插手其中,搅得大理寺不得安宁?”
陈昭神色坚定:“杨公,国法在上,天理昭昭。我身为大理寺官员,岂能坐视冤案不理?唐明里一案,我已查证清楚,确属冤案。这是卷宗与口供,还请杨公过目。”
说着,陈昭将手中的卷宗与口供轻轻放在桌上,目光直视杨修然,等待着他的反应。
杨修然冷哼一声,伸手接过卷宗与口供,快速翻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