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管账(下)

仵语 绾紫彤 1331 字 22天前

王爷今年二十有余,从他以王府的名义买下第一座荒山开始,这样的事情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除京城的粮仓外,他们还在山上建立了谷仓,里面存着的都是给王府的粮食。

王爷请来的百家先生不仅教他们种桑养蚕,还教他们的孩子读书。十年过去,这帮孩子里头有不少经了商,他们像他们的爹娘一样知恩图报,暗地里给王府筹措了不少钱。

“三年前,西云关大战,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粮食都是你们筹措的?”

刘账房点了点头。

三年前,一支由北狄领头,西凉和南疆好战分子参与的杂牌军突袭西云关。因馆驿被敌方偷袭,军情和军报迟迟未送到京里。待京中收到消息时,这支军队已连占三成。

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可那会儿北方干旱,南方大雨,小皇帝尚不似今天这般,还只是个被太后和国舅攥在掌心里的孩子。他们以国库空虚为由,将所有的问题抛给沈崇明。

内要赈灾,外要御敌,粮食和钱缺一不可。

钱,沈崇明有,可灾荒年,拿着钱也买不到粮食。

长宁王府买粮的告示刚贴出去,立马有人送了几大车的粮食过来。得知他亲赴西云关,神秘人又陆陆续续筹措了几十车的粮食送去西云关。尽管他们送去的粮食很杂,其中不少是陈粮,但它保住了西云关,没让西云关的将士们饿肚子。

神秘人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去了西北,帮那边的人开井引水。有一部分人去了南方,帮那里的人引洪泄流。他们用的是长宁王的名义,打着的也是长宁王府的旗号。

三年来,沈崇明一直在找这些人,却不知这份因果早在十年前他买下第一座荒山,请第一位百家先生时就已经种下了。

周予安奖罚分明,罚了谢先生,奖了刘账房,剩下那几个,不用周予安再张嘴就把问题交代清楚了。位于京城这几十家店铺里,首饰铺,胭脂铺,金铺,当铺以及赌坊都是赚钱的,花楼是亏损的,但这两处地方本身不是做买卖用的而是交换情报。粮铺,酒肆,饭庄是亏的,亏损的原因也很清楚,用来贴补城中的那些穷人。

除上述这些铺子外,长宁王府名下还有一处义庄,两处棺材铺,一处纸扎铺。两间寺院,一处尼姑庵。这些都是花钱的,几乎没有盈余。

周予安去过其中一间寺庙,庙里供奉着的都是在战场上死掉的沈崇明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