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端了一大盆猪血,送的及时,还冒着热气。周予安从书房里寻了支尚未使用过的毛笔,沾了猪血递给沈崇明让他往县令身上涂。沈崇明一头雾水还是照着周予安说的做了。
蘸着猪血的毛笔划过皮肤,皮肤上冒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字来,连在一起不是名字又是什么。周予安瞧了眼,有四五个眼熟的。品阶最高的那个是二品,原在兵部任职,后被调去了礼部。官阶不低却是个闲职,加之此人上了年纪,经常托病在家,久而久之的,也就没人在意他了。谁能想到,他竟也是国舅一党,与北狄公主有联系。
脊背中间有个名字,写得比旁的名字大,周予安盯着那个沈字问沈崇明:“这是你们沈家的?沈明玉,瞧着像是个姑娘家的名字。沈氏皇族留下的人不多,你可知这位是哪家的郡主?”
沈崇明盯着那个名字半晌不动。
察觉到沈崇明的异样,周予安用胳膊肘碰了碰他:“怎么了?这个沈明玉莫不是你恋恋不忘的小青梅?”
沈崇明的面部表情有所松动,“瞎说什么呢?她是我姑姑,我的小青梅只你一个。”
周予安的注意力全在“姑姑”上。
她竟不知周予安还有个姑姑。
沈明玉是周予安的小姑姑,她还有个人尽皆知的名字沈宁安。
宁安并非她的名字而是她的封号。
宁安公主是先皇晚年时所纳的宠妃所生。这个宠妃与别的宠妃不一样,别的宠妃若得皇上依仗必定嚣张跋扈,极尽奢靡。这位宠妃,人淡如菊,不争不抢。她的喜好有两个,一个是做吃食,一个是吃。与其说她是先皇的宠妃,倒不如说她是先皇的御用厨子。
因她娘家势微,因她没有争宠之心,因她只生了一个公主,因她做的吃食宫里的诸位娘娘都喜欢,在她入宫的那十几年里,未曾有人难为过她。换言之,后宫里的那些嫔妃娘娘没有一个将她看在眼里。
生不出皇子的宠妃在后宫就是个摆设,跟皇上喜欢的花瓶差不多。
宠妃不介意,除了养女儿就是弄吃的,直到宁安公主满十四岁那年,北狄使臣提出了和亲。当时的大晋与北狄已经连番征战三年,急需休养生息。后宫里虽有几位公主,奈何年纪大的大,小的小,唯有宁安公主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