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代王妃

元秀公主 繁朵 2340 字 23天前

元秀听她立刻为代王府找了退路,不动声色的道:“仁善大度或者不敢当太妃之赞,不过太妃与二嫂想来也是清楚,本宫自幼丧母,是昭贤太后抚养长大的,昭贤太后在世时尝言本宫生母文华太后在世之时宽柔待下、深得六宫拥戴,因此以其警戒本宫,本宫自认不能与母后相比,但也不至于失了昭贤太后一片冀望之心,总也不能算是不讲理之人,二嫂你说可是?”

她这么问了代王妃当然没有摇头的余地,略赔了笑道:“九妹说的对极了。”

“既然如此那么二嫂今儿过来寻我,我却也不能说一说我的委屈了。”元秀冷笑了一声,“打从当年高祖皇帝定都长安起,咱们李家的女儿自来过的是什么日子,想必二嫂也清楚,就是二姐是个贤惠的,可也从来不失皇家气度!”

代王妃脸色微变,元秀连皇家气度都说出来了,看来这事显然难以善了,她不禁后悔起来听了崔太妃的话过来说这个情,崔南风虽然也是她的堂弟,可又怎么能和自己亲子相比?李韵是世子不假,但受重视的宗室与不受重视的宗室过的日子可是两样的,更何况如今的李韵和丰淳的子嗣已经是隔了一层了,更遑论再继续下去?原本代王妃对这件事情就有微词--本朝对帝女一向娇纵,看一看开国那时候的高阳、太平、安乐,再看看如今的平津、云州,元秀公主虽然没有传出过什么剽悍之举,可这位帝女在宪宗皇帝诸女里面所受到的重视与宠爱,绝对不下于宪宗皇帝陪伴和花费心血最多的平津!

博陵崔再是名门望族,如今又不是士族足以与皇族一较高下的魏晋之时,本朝高祖和太宗皇帝起兵时或者还受过诸家的帮助,那时候五姓七家的确非同一般,但是也因此招忌--高宗皇帝并武周这两位在位的时候,五姓七家并开国几家望族,如罗氏、长孙氏、杜氏、韦氏、裴氏……哪个不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寻着机会收拾?

更何况崔南风在崔家绝对没有优秀到了足以让家族冒着得罪公主的风险保他了!

崔太妃侍奉宪宗皇帝多年,诞有代王,又平平安安的等到了宪宗皇帝驾崩,被代王接出了宫做太妃,安享晚年,可见不是不精明的,可这一回也太糊涂了!

代王妃在心里埋怨着崔太妃,她与代王结缡多年,虽然王府里面姬妾不少,却一直深得代王尊重,连崔太妃待她也是客气的,自然也不是个没用的,听出元秀不愿意就此作罢的态度,又见元秀的意思,崔南风惹的事情还不小--崔南风自小受崔太妃喜爱,因此养就了纨绔的习性,他又和代王世子年纪差不多大,太妃喜欢他,难免也有些冷落了自己的嫡亲长孙李韵,代王妃嘴上不说,心里总有些不以为然,崔南风仗着崔太妃的喜欢,在外面惹事的次数也不少,每次惹了事情若没有旁人为他收拾,便只管到太妃面前一顿哄,太妃就要打发了代王替他善后,因此代王妃听了元秀的话,倒觉得崔南风这回定然也是将大事说小了。

想到本朝历代以来公主们的举止为人,代王妃就感到了一阵头疼,早先中宗皇帝宠爱女儿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拿着拟好的圣旨过去,蒙了中宗皇帝的眼睛使他用玺,中宗竟是笑着依从--丰淳或者不至于这般宠爱元秀,可为了胞妹收拾一个毫无功名的纨绔弟子,这对于皇家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而元秀公主到这会都不见动作,也不见朝中今上对崔家以及代王府有什么偏向,照代王妃来想,要么就是元秀全然不在意,因此劝说了今上当作从未发生过,要么,就是元秀不动则矣,一动……代王妃定了定神,微笑着接口道:“九妹的性子做嫂子的哪里还不知道?你最是明理懂事的,这都是南风不好,原本他从小都是个老实的孩子,因此老太妃与我也一直相信着他,只当不是什么大事,谁想到他却全是胡诌呢?只求九妹念着老太妃受他蒙蔽的份上莫要计较,我回去定当仔细禀告老太妃。”

代王妃一口一个老太妃,其中暗示之意不言而喻,话语之间更是全将责任推给了崔南风一人,甚至连崔家都撇了开去,显然是告诉元秀,愿意将崔南风交出来平息她的怒火了。

代王妃这么说时甚至心里暗松了口气,崔南风在崔家的地位完全是因为他最得崔太妃欢心,真正论起能力才干那绝对是倒着数的,这么一个郎君,若是没惹出大事来,留给太妃逗个趣儿,也算是代其他人尽一尽孝了,如今居然惹到了不该惹的人,交他出去平息事情,总比被全部牵累的好--博陵崔氏这一代的崔南熏,那才是有指望振兴崔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