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目中也闪过了一丝不自然,她嫁给琼王也有几年了,宪宗皇帝的孝期都过了,但两人膝下至今无子,只有一个侍妾出的女儿,如今才出了宪宗的孝,但若到了年底还无音讯,少不得为了贤名要给琼王张罗放几个美人在身边……她轻咬了下唇,因自己不是所谓名门望族出身,当初在太原王氏、鈒镂之家出身的王氏面前她就有些拘束,王子节的心机城府且不去说,门第经久沉淀养育出来的望族子弟身上那种自然而然的风仪与气度,却不是她的母亲杜氏的教导就能够拥有的。
毕竟她身上固然流着杜氏的血,姓的却是陶。
然而那时候她与其他人一样对琼王有着深藏不能明言的期待与冀望,因此她在王子节面前,无论如何都也要维持住王妃应有的风度,私下里未尝没有模仿王子节某些举止谈吐的地方。她眼角瞥见了韦华妃等人,这五位新人入宫是在不久前的事情,上上下下都说是王氏一力主持的,宫里已经有了三位殿下,王氏还是不遗余力的纳人进来为皇家开枝散叶……所谓贤名大抵就是这么来的吧?
陶氏这么一出神,就没接上话,王子节目光闪了闪,不动声色的看了眼韦徽端,韦华妃会意,清了清嗓子接口道:“说起来琼王与王妃回来的也是巧--”
她下面的崔芳仪拿团扇掩着嘴,轻轻笑了起来:“臣妾却是看见了王妃给昌阳公主的东西皆是双份的。”
“臣妾路上还和大王感慨呢,想想当年才出阁时,七妹、八妹还都只有垂髫,九妹、十妹就更小了,十一妹和十弟那时候还要乳母抱着呢。”陶氏总算回过了神,赶紧就着崔芳仪的话说下去。
“七姐的婚期可就是六姐生辰后不久。”昌阳公主因为是被她们所议论的当事之人,便拿起牙柄团扇半遮了脸,见状东平公主笑着道,“六哥与六嫂这时候回来却是恰好赶上了。”
陶氏闻言不由想到了一事,坐正了身子问道:“不知三哥与三嫂会是哪日到?”
嘉城公主生辰,琼王是她的胞兄,又因为嘉城公主执意要出家,他方能请旨回来,同样昌阳公主要下降,其胞兄齐王却也是定然要请求回来观礼并送嫁的。齐王的封地远不如琼王遥远,按理说他应该早就到了,陶氏昨天进了长安,却没有听说此事,此刻便有些惊讶。
“齐王在封地上面有些事情耽搁,大约明后日才能到。”王氏答得很快,神态也很自然,但陶氏还是听出了一丝异样,她和琼王一行是昨日城门快关时才进得城,旅途劳顿,未及仔细盘问长安最近发生的事就匆忙入睡,今儿又是起早大妆、严服入宫觐见,却还不知道任秋之案。
听说这里面有缘故,陶氏立刻果断的不再提,转而说起了正事:“说起来七妹要下降,却叫臣妾想起了六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