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惜梦的意识脱离了慧明的身体,一阵天旋地转后,他进入了另一个身体。
木鱼的声音稳固住了洛惜梦的意识,他抬起头,面前是一个慈祥的老僧。
“慧闻,你的耳朵能听见佛道之音和别人的心声,你的慧明师兄已经到红尘中历练许久,现在该轮到你了。”老僧和蔼地说道。
慧闻想了想说:“为什么不让我参加大战,而是要我去红尘中历练呢?”
老僧缓缓地说道:“慧闻,你还有慧明慧智都是最有可能成佛的人,三个高阶修士也比不上一尊佛陀,如果有缘,你们都能成佛,那邪物们也不足为惧了。”
慧闻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便下山去了。
三个月后,慧闻目露茫然地走在了路上,这三个月他听到的东西几乎毁灭了他的认知。
以前在佛山上,到处都是佛音道音,如莲花盛开的声音,梵音念经的声音。
而且绝大多数僧人的心声和言行一致,令慧闻认为这是正常的事情。
可自从来到了红尘中,他听到了太多的杂念和黑暗的声音。
有人表面上称兄道弟,心中却谋划着如何弄死对方;有人内心涌动着丑陋的欲望,言行举止却是衣冠楚楚的模样;还有人恶毒地咒骂着别人的一切,无论是谁听到都会脸色十分难看。
外面的声音像是枯骨的摩擦声,血肉撕裂的声音,魔鬼的狞笑声。
无数的声音嘈杂地在他的耳中回荡,几乎要撕碎他的一颗佛心。
慧闻伸出了自己颤抖的双手,狠狠的用手指插进了自己的耳朵。
黑暗就此离他远去,慧闻从未享受过如此宁静的世界。
又是一阵抽离和注入的感觉,洛惜梦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是“慧智”了。
慧智面前的老僧已经苍老不堪,他的眼中满是哀伤,看着慧智一眼不发。
慧智是三人中最聪明的那个,他很少开口说话,只有当对方陷入了困境和迷茫中才会出现点醒,被无数人奉为大智者。
老僧本来什么都不想说,可是在反复思考后,还是说道:“慧智,你可以去看看自己的父母,然后就回来吧,我带你去参战。”
慧智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慧智遁入空门前曾是富贵人家的二公子,他看着面前庞大的宫亲王府,推开了厚重的铁门。
听说原本鼎鼎有名的慧智回来了,不少人都争前恐后地来见他,请求慧智为他们答疑解惑。
慧智很和善,无论是谁来询问,他都会礼貌地接待,并在关键之处出言点醒,或是用故事说明。
整整两个月,来访者络绎不绝,慧智的佛心逐渐圆满。
只是这一天,来访者不多,慧智有很多的时间,便在宫亲王府内到处走动。
慧智走进了父亲办公的屋里,此时他的父亲不在,一些提案等物就放在了桌子上。
慧智随意地翻阅了几张,结果越看越皱眉。
以他的聪明才智,他一眼就看出这些提案者包藏祸心。
慧智静静地坐在这里,等待父亲回来。
晚上,父亲喝了不少酒,有些兴奋地走进了自己办公的书房,看到慧智坐在了他办公的地方,不禁微微皱眉。
慧智本想和他好好谈谈,但是酒后的父亲根本没有一个理智的思想,而且酒醒后多半记不得,只能作罢。
离开前,慧智旁敲侧击地劝诫自己的父亲,这些提案的人不怀好意,被他的父亲敷衍地说自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慧智就找上了门。
碍于父子关系和礼数的原因,慧智选择了用故事和实例来劝告自己的父亲,见父亲点头答应后,便离去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父亲从来就没有看起过自己,觉得慧智也不过只是有点小聪明,甚至还不如自己。
皇帝的旨意传达了下来,由于宫亲王在战争时期囤积食物和盐等物资,诛三族。
由于慧智遁入空门后不再算是宫亲王的子嗣,而且皇帝也不愿意惹到那些僧人,慧智免逃一死。
慧智痛苦的呐喊道:“原来我也只是一个愚者啊!”
言毕,慧智恶狠狠地扯下了自己的舌头,从此不再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