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有部分古勒寨的溃兵逃了回来。

他一边收拢溃兵,一边在通往赫图阿拉的山路上布置兵马,阻止明军前进。

崇祯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傍晚,黄得功召集众将在古勒寨中议事。

通过俘虏和附近的山民之口,他已经对赫图阿拉的地形有所了解。

赫图阿拉又叫黑秃阿喇,是满语的音译,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横岗(平顶山岗)。

赫图阿拉城始建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分内外两城。

内城城墙周长六百多丈,外城城墙周长一千三百六十丈。

赫图阿拉城虽然依山而建,但山峰不高,城池本身也并不险峻。

险峻的是通往赫图阿拉的道路。

那里的山路蜿蜒崎岖,狭窄难行。

好不容易穿过几十长的山路来到赫图阿拉城外打算排兵布阵时,又会发现这里的地形不够开阔。

黄得功率先说道:“诸位,赫图阿拉附近是一片开阔地,但又不算开阔。”

“怎么说?”李宪忠问。

黄得功回答:“沿着苏子河逆流而上就能抵达赫图阿拉。河水两岸是可以用来排兵布阵的开阔地,这片开阔地东西长十多里,南北的宽度却只有两到三里!”

“这么窄?”众人都是一愣。

“对,”黄得功一脸凝重,“为了阻止咱们前进,建奴必然会在沿途的山路里设伏。无论诸位谁当先锋,都要小心谨慎,莫要中了对方的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