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之前,雷厉风行的陆捕头就带着人过来了。
一行二三十人,带着简单的行李,总归有些动静,附近的住户在上午都得到了消息,听到了响动后,不少人都走出了家门聚到了一处。
“我记得前些年,北戎打过来的时候,咱家这边没有官差过来吧?”
“这你就不知道了,其实每逢战乱,衙门都会这样的。只是往年他们都不会选咱们这样的地界。”
“是啊,我们这只有空屋子,啥都没有。若是住到那些个大户人家里,高床软枕,有吃有喝,还有下人伺候,说不定大户还会给衙门上交一笔头钱……”
“那这次为啥选中咱们这?我记得两条街外,就有个大户。位置比咱们这更便利,地方也更宽敞。”
“还能为啥?现在咱们这里的人不同了呗!”
宋玉枝已经连着好几日没出门了,今天官差入驻,附近难得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祥和。
她这才和赵大娘走出了家门散散。
哪里想到,两人才刚到巷子口,街坊四邻聊着天就齐刷刷地看向了宋玉枝。
这几年,清水巷的住户变动并不大。
叫得上名号的外来户,就是宋家和赵大娘母子了。
“肯定是因为宋小娘子,她家的宋记是官家食肆。尤其她夫婿还是民兵营的教头……衙门不先护着她,也说不过去!”
“还真是。今日陆捕头直接就是找的宋小娘子家,确认宋小娘子没离开咱们这,才接着提了官差入驻。”
“那咱们是沾了小娘子的光了!还好我没跟着一道出城,这城外哪有官差眼皮底下安全?”
众人说着话,看向宋玉枝的眼神就越发热切了,仿佛生怕她下一瞬就决定离开清水巷一般。
这些人中就有同宋玉枝关系很不错的铁牛他娘。
铁家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小娃娃选择留下,跟张家一样,在得知宋玉枝不准备出城后,也特地找宋玉枝说过,让她有事可以直接去找他们。
铁牛他娘不想宋玉枝被架到那么高,怕万一宋玉枝来日有了别的打算,决定离开,反而落了一众街坊的埋怨,就出声道:“婶子、嫂子们,想那么多干啥?咱们快动起来啊!总不能真的让陆捕头他们真的缺衣少食吧。到时候可就沾谁的光都不顶用了。”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回家去拿上东西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