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娘的,你个败家子!

洛父将嘴中的鸡肉咀嚼下咽之后才继续道:“我儿可曾听闻折柳书院?”

洛霄匆忙咀嚼了几下,将嘴里喷香的烧鸡肉咽下去,随后回话道:“孩儿自是听说过的,听闻浔州城折柳书院乃是大儒钱鸿所创,是浔州最好的书院。”

钱鸿早年出身微末,凭借自身之才学,最后更是官至刑部尚书,当时钱大儒正值壮年,前途不可限量。

整个浔州也是与有荣焉。

后来不知是何等原因,竟然选择急流勇退,辞去官职回到浔州老家,又召集了几名志同道合之人将这些年的积蓄凑拢在一起,创办了折柳书院。

而后多年教书育人又潜心钻研学问,竟然集百家之所长,成为了当今儒学大家,在整个宁国声名无二。

论起研究儒学,即便是天下也难有几人能与钱鸿比肩。

而折柳书院也是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只收有德行有才能的学子。

甚至大力扶持寒门学子,若是遇到上不起学又难掩其才的穷苦书生,还是免除其束脩。

相反若是无才无德,即便是一掷千金,也难进折柳书院的大门。

洛父点了点头,一脸希冀的看着洛霄,仿佛洛霄便是全家的希望:

“嗯,不错,我儿如今出口成章,若得名师培养,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洛霄不信邪道:“不是说寒门出身能免除其学杂费用吗?咱们还不算寒门?”

他们家可是穷的只剩下一百两了。

洛父皱了皱眉:“为父作为举人,咱们家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你如何能算是寒门学子?”

举人享有诸多特权,包括但不限于聘用下人与管家,见官不跪公堂赐座……

甚至每月还有官府的俸米可领。

而举人还享有一项特权,那就是田产免税,所以会有很多地主乡绅将自己的田产挂在举人名下,可以说即便举人没有官职也可以吃喝不愁。

只不过洛景元见不得穷人受苦,将乡绅地主上供的钱财送给了那些穷苦人,浔州城里收留孤寡和弃婴的永济堂也多亏了自己父亲的俸禄支撑才没让那里的孩子饿死,所以洛家难见多少积蓄。

只可惜,封建王朝注定大多数的好人很难得到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