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呈下坡状,是下山的道。
谢锦珠指着用朱砂圈红的那条路说:“下山的道宽约成人臂展,一路尽可能架设平整,单侧扎入木围栏,免得有人失足跌落。”
“等路铺好了,就可以放弃用人力背石头下山,改用相对省力的三角木推车。”
这样一个人下山一次,可以推动更多的矿石,也不会那么辛苦。
上山的路则是修整成阶梯。
谢锦珠盯着被修改过很多次的路线,妥协道:“窄路很难拓宽,上下都在一条道会影响效率,分道而行是最好的。”
“但咱们不可能把上山的路也铺平,沿着原有的山道铺出台阶,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下山的路直通往堆砌了水碓的西山河。
上山的路绕至西山北面。
两条路一前一后,往返距离最小。
村长听得不住点头:“对,锦珠说得对!”
他们都去看过了,这样的确是最好的!
谢锦珠放下笔:“诸位若是都觉得可行的话,那明日就可以准备动工了。”
俗话说得好,想致富就得先修路。
修路的确会让谢锦珠的安排被迫延后。
但修山路,势在必行!
修路是积德的善事,没哪个缺心眼的会蹦出来反对。
谢锦珠觉得既然是要动,那就干脆一步到位。
除了西山至西山河的路,还包括村里的主道,以及出村连至官道的路都一起修了。
免得来日再往外运东西的时候,因为路况不好再多麻烦。
谢锦珠大手一挥就这么定了,扭头就去设法筹措修路的材料。
只是在谢锦珠匆匆走了后,里正吧嗒着嘴里的旱烟杆子,却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里正在浓浓的烟雾中,皱巴着脸说:“老哥,这银子真的都让那丫头出?”
他知道谢锦珠不缺钱。
但就是再豪横,也不能逮住一个人薅啊!
村长扶着膝盖苦笑:“路不好,谁都遭罪,里进外出的想卖点儿小菜鸡蛋,来回能磋磨出满脚底的血泡。”
“路修好了,造福全村,踏进踏出的都是受了那丫头的恩惠。”
村长也愁得心尖子发苦,长叹道:“我也觉得修路好,不出钱也觉得亏心。”
“可是你想想,咱们村里有几户人家拿得出银子?”
修路需要人工,木材,石板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