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寄包裹

......

九月中旬,山上的野生菌已经很少了,顾晓霞去了一趟省城和宋明对了账,告诉他菌子这个月送完也就没有了,后面数量也无法保证隔一天能有35-40公斤,只能是有多少送多少,到国庆节的时候就不再来送菌了。

宋明心下有些失望,这就意味着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见不到顾晓霞了,他想了想说宾馆还会需要一些甜白酒、腌萝卜条和萝卜丝酢,让顾晓霞一个月送一点货过来。

翠江宾馆是有冰箱的,这些东西和菌子不同,放冰箱储存可以存很久,一个月送一次货也足够了。

利润没有菌子高,但顺便赚点钱也不错,顾晓霞同意了,只是张立伟一个月只送一次货,自然拿到不了以前的工资了。

张立伟压根不介意,帮忙送菌这两个来月的时间赚了300多块钱,他都觉得自己拿得有点多,现在一个月只帮忙送一次货,张立伟坚决不要工资。

顾晓霞没再坚持,她会给冬冬买点衣服、鞋子、文具之类的东西,人情来往不外乎于此。

顾晓霞把收来的菌扣下来一部分,全部晒成了菌干,打了一大包寄往了京城,随货一起的还有一封信。

比起聂钧动不动就给自己发超厚电报的“土壕”行为来说,顾晓霞更喜欢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

信虽然慢一点,但在寄信和等待回信过程中,都有一份牵挂和期盼在其中。

1984年,华国沪市已经开办了无线寻呼业务,不过也要到90年代初期才开始逐渐走向普通大众,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普及,接下来就进入了手机时代。

那个时候人们想说什么事直接拿起电话就沟通了,再也没人有耐心去等待信件的传送,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感情交流方式的变迁。

顾晓霞在信里只写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店铺运营情况,并没有把大舅妈要给自己安排一门不靠谱的婚事告诉聂钧。

她倒不是怕聂钧担心,或者惹聂钧生气,而是压根没把这事当一回事,何必为无关的人惹聂钧不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