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会是骗人的吧,谁听说过玉米能榨出来油的啊。”
大家左一句右一句,杨翠珍一点也不恼,乐呵呵解释,“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咱们福临万家玉米油厂用上了最先进的技术,才能把那宝贵的玉米油提炼出来。
“况且咱们厂都给全京市胡同捐赠路灯了,要是骗子,能会把钱往外掏嘛。
“就算骗子愿出这个本钱,政府也不能愿意不是?领导们火眼金睛,肯定不可能接受骗子的捐赠,替骗子做保吧。”
杨翠珍这话还是挺有说服力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大家有兴趣的,不如进店来看一看,咱们的玉米油究竟怎么样。”她又说。
李家小卖部就这样挪到了两公里之外的小喇叭胡同,并且担起了福临万家玉米油的销售任务。
他们这边不要油票,卖九毛钱一斤,这个价格是很容易就能被市民们接受的。
至于油到底怎么样,不行先打一斤试试呗,反正看着跟花生油、大豆油区别不大。
唐雪给杨翠珍的批发价,是八毛五,毕竟分秤肯定要折一些,杨翠珍这边净利润落不到五分钱。
不过每天有一千斤呢,一个月下来赚个千把块钱没跑。
唐雪买这宅子花的钱也不会白花,全部由李大妈家担了。
能得到玉米油的销售权,他们求之不得,再多花点钱也愿意。
不过就是钱暂时由唐雪出,他们得日后再还。
李大妈一家卖不要票的食用油,很快就在小喇叭胡同站稳了脚跟。
然后,他们家就挂上了公用电话的牌子。
这部电话,是从绿叶胡同那边迁过来的。
那位电话姐整天对人横眉冷对的态度,就跟当初的杨翠珍一模一样。
现在的杨翠珍呢,那叫一个笑脸盈人。
再加上他们这边还是一个小卖部,卖各种日常用品、吃食,还卖着不要票的玉米油,妥妥的把电话姐那电话亭的生意抢了。
唐雪可不会因为抢了电话姐的生意,而心生愧疚,就那样的服务态度,倒闭正好,省得附近的人花钱打电话,还因为附近没有第二间电话亭而不得不受气。
转眼到了春末,五一劳动节都过了。
距离陆秉舟回去周市驻地,也过了一个多月。
他那边要处理的事情有点多,一时根本抽不开身再回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