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长度有着明显限制(不超过四个字,最好两个字),要求具备特定历史意义的前提下,也没几个名字可供选择。
最后商业堆的名字定为了“曙光”。
可控核聚变,的确就像能源开发历史上的曙光,没有比这个名字更贴切的了。
“曙光”堆选址建设在台山,这座城市或许在华国并不出名,但事实上它为粤省输送了大量的电能,一部分来自于火电厂,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核电站。
“曙光”一号堆的设计装机容量为400万千瓦,比台山核电站的两台核电机组加起来都还要多,但粤省去年一年的用电量就接近七千亿度,曙光一号的发电量只够5%多点罢了。
当然,因为在安全性上,聚变堆远超于裂变堆,想要增加机组的容量并不是特别大的难事。
只要曙光一号成功并网发电,那么后续的电站建设速度绝对快得惊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在这种社会资源的支配力上是非常恐怖的。
当然,夏曦也和华国粤核集团的老总谈了谈商业上的合作问题,毕竟当初在核电技术的合作上,协助微屿联邦建设一座聚变电站可是前提条件。
粤核集团需要为星梦集团建造核电站配套的变电设施、海水氘提炼工厂,还有相关的防护措施,但最关键的反应堆部件和发电机组部分则由星梦集团自主建造承担。
粤核集团的工程师认为夏曦这样的决定是胡闹,毕竟他们并不知道星梦集团的核能利用技术其实是远超华国的技术团队的。只要夏曦愿意,跳过第一代的氘氚聚变技术,直接上马第二代的氘氦3聚变也是可以的,这种聚变反应不会产生危险的中子流,只是反应温度和控制难度“稍微”高了那么一点。只不过他还没想好怎么搞足够的氦3,技术也不太好解释罢了。
不过在看过星梦集团准备好的堆芯部件之后,工程师们也乖乖闭嘴了,相关材料的加工精度华国目前还做不到,毕竟华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微屿可暂时没有。
这座核电厂由新成立的微屿电力有限公司进行管理,星梦集团占据80%的股份,剩下的20%是粤核集团占据,除了辅助设施的建立之外,管理工作也交由粤核集团进行,毕竟想要在微屿本地人之中找到一批足够在核电站工作的技术人员还真的做不到,如果要在世界范围中招人,还不如直接由更有经验的粤核集团进行管理。
等这件事敲定之后,李子涵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民众公布了这件事情,并承诺在聚变电站建设成功之后就关闭现在波伦岛上的火电厂,同时永久性地降低电费。
这件事归在李子涵的头上,算是一桩不小的政绩了,他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微屿联邦在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也冒出了不少新兴政党,但只要李子涵不作死,这个位置也只会是他的,而且越来越稳固。
不是没有所谓的环保人士进行抗议拒绝核电站的建立,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快就被李子涵压下去了。
不同于之前绿色和平的搞事,聚变电站本身不仅不会产生难以处理的核废料,运行过程也无比安全,就算碰上了那亿分之一的事故概率,失去了约束的高温等离子很快就会停止反应,顶多烧毁机组部件,而不会造成严重的辐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