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他们回不来了

重返星门 楪筱祈 1902 字 1个月前

美国虽然是海权霸主国家,但其实他们的舰艇并没有多少富余,连后勤都外包出去的美军,自然一切以利益至上,不会有太多空闲的舰船,想要再调出军舰来执行横跨太平洋的护航行动,那可有得他们头疼的。

最后美国政府方面还是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由他们盟友澳大利亚的海军护航,经转澳大利亚,走空运到美国。这样一来,除非有人劫持货机还安全迫降,否则基本不存在什么存在争议的安全保障问题了。

夏曦也没有在这个方面上纠缠太多,本来就是要恶心美国才刻意增加的这个条件,再过就过分了。

16美元的高价,即便下面的研究所再期待,美国也不可能批那么多的预算下去,大多数普通民众可分不清这黑峻峻的导线和NASA的咖啡机有什么区别。

最后他们实际购买的量只有4.8亿美元,合计3万千米,这还是负责人在国会上极尽巧舌的结果,否则这种东西能申请到个千把万经费算多的了。

别看3万千米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因为SCG-1导线是很细的,只有几个微米,一个线圈上就有近万条导线,一个线圈就要用掉近百千米的SCG-1导线,加上美国自己需要用到超导线圈实验设备是非常多,3万千米还是非常紧缺的。

然而实际上这导线的生产成本,大概就在2美元/千米左右……其中辅助反应物的成本大概占了70%,精炼石墨的成本大约占了5%,剩下的25%则是电费消耗。

当然这东西目前肯定不能这样算成本,还要将地皮、厂房等等算进去,每千米的成本也不超过10美元,不是夏曦想要坑别人的钱,而是别人的成本都在50美元/米以上的时候,你一下子将价格降得太低,难不保别人会胡思乱想。

虽然SCG-1材料是一本万利,但这东西本身的需求有些尴尬,除了粒子加速器和核聚变反应堆之外,别的地方不适合使用它,SCG-1材料的价格不高,但是必须要配备液氮冷却系统才能正常运行,也就比需要液氦环境才能正常运作的现有超导线圈要好上一些,毕竟液氮的工业化生产成本要比液氦低很多。

需要高强度磁场的地方还有很多,但考虑上冷却装置的体积之后,SCG-1材料就已经没有优势了。

石墨烯超导材料的潜力还很大,进阶的研究资料夏曦已经放到了研究所的电脑当中,只要完成一定的研究掌握就可以解锁,大约在石墨烯晶体管开发完成之后,就能有SCG-2的继任者被研究出来了。

这次和华国海军的联合行动,无疑是有些冲动的,麒麟步枪、战术头盔等装备都落入了当值官兵的眼中,他们自然会向上级进行汇报,夏曦也在考虑是否适时挑明一些技术,换来自己亟需的,连续念叨了几十章的重工业基地。

……

“徐舰长,你确定那些微屿联邦雇佣士兵使用的武器是一种我们从未了解过的新式武器?”

接完安河号“回家”的徐舰长在完成了任务之后,按流程对他的上司汇报起了与微屿联邦士兵合作的一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