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信号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537 字 2个月前

本来就对赶集有些陌生的陈凡,听到这话更是两眼一抹黑。

啥意思?

还好,不需要他发问,张队长便碎碎念似的讲了起来。

“在我们这里啊,赶大集是自古以来就有,一般是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一个月赶两天。等到了冬月和腊月,考虑到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就变成初五、十五和二十五,一个月赶三天的场,可以多买点、多卖点东西。

像初一、初五、二十五这些都是小集,在周围村庄轮流办,省得老百姓跑远路。十五就是大集,人更多,货也更多,地点就在公社附近,这样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可以来参加。

哪怕后来搞了公私合营、统购统销,买东西都要票,但是对农村大集这一块,上面从来都没有堵死过,只要是农村自家产的东西,包括什么桌子椅子土布,所有东西都不要票,花钱就能买。

就是不许工业品进大集,那是工厂里的东西,必须统购统销,不能跟农产品混为一谈。

65年的时候,我们这里都还赶过大集。

这类节目都恢复了,那些下地干活的老文人们又可以洗脚上岸,重回岗位之后,他们肯定会争取失去的利益。

陈凡“哦”了一声,不说话了。

到了8点半,又播起了新闻。

说了一大通,他总算明白这个恢复赶集是怎么回事,随即问道,“时间是腊月19、星期天,地点是甘家村5队,还有别的章程没有?”

张队长坐到办公桌前,拿出一叠纸,抽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钢笔,刷刷刷地写字。

自己拿不到政审证明,就不可能进入文化系统,而系统外的人想要通过文化赚钱,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写作赚稿费。

说到这里,张队长哈出一口长气,看着前院的方向,呲笑了一声,“可惜啊。”

陈凡低头看了看自己,“系棉布裤腰带的高干?”

陈凡点点头,“这样更好。”

陈凡干笑两声,“忘了,没印象。”

因为上头有人说了,你有工作有工资,就算是社员也能挣工分,要稿费干什么?

那是资本社会才有的东西!

所以穿越之后,陈凡就从来没有想过靠写作赚钱。

那时候老百姓可以把自己家富余的东西拿出来去卖,不管东西多少,哪怕只有两个鸡蛋,也能揣在兜里去赶集,换两颗糖回来哄小孩嘴。”

陈凡眼睛瞪得更大,“铜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