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歇穿过走廊上人,快步走进死者公寓,拉过侦探问道:“有没有东西是能使人陷入昏迷,但时间一长就测不出来的?”
侦探皱皱眉,还没说话,边上的一名警员倒是做了回应:“很多麻醉药物都可以。它们会被人体自动代谢掉。至于时间,要看具体的成分。”
“代谢?人活着的时候可以代谢,那如果是死人?”姜歇追问道。
“如果尸体腐烂,那可能就检验不出。”警员反问道,“怎么,你是有什么怀疑?”
——麻醉剂、代谢、腐烂……
姜歇一下子想到一种可能。
凶手使用麻醉剂,但麻醉剂却最终在尸体腐烂中消于无形!
之前,他一直在想,如果这次的案件是他杀,那么凶手为什么要设置一个“密室”?
是为了营造“自杀”的现场,抑或把嫌疑转移给可能出入的人,例如房东?
但现在想来,密室还可能有第三种作用——延长尸体被发现的时间。
而这种作用已经显现——尸体早就开始腐烂了。
可以说,这次的“密室”,是一举多得。
而有了麻醉剂的存在,要在不发出“大动静”的情况下,杀人,就是完全有可能的。
麻醉剂、麻醉剂——这种作案手法,显然是提前谋划的,并且需要精准的把握。
甚至,凶手为了确保麻醉剂不被检验出来,可以先让被害人昏迷一段时间,让麻醉剂在自然代谢中得到部分消耗。
而这段时间里,凶手完全可以用来布置密室。
姜歇把对瘦削男的怀疑程度提到了七八十。
“有怀疑,但暂时没证据。”姜歇对着警员苦笑一下,“能查一下x医院的护士信息表和近一周的护士值班记录吗?有个人,我觉得他的态度有些可疑。”
警员看起来有点勉强,但还是点点头。
姜歇反而有点惊讶——看来,他这个“侦探助理”的身份,还是能获得很多便利的。
——至于这密室是怎么形成的。姜歇眯眯眼。
1小时后,姜歇拿着瘦削男的照片以及死者公寓的钥匙,一一询问附近配钥匙的摊子。
此时,姜歇已经基本确定了答案。但为了以防万一,姜歇计划让警方也获得更多的立案证据,以免第二天以“自杀”结案的报告,影响自己的成绩。
而在缺少物证、人证的情况下,案件的突破口就在于“审问”。
姜歇看着瘦削男的照片,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2小时后,警局以“配合调查”的名义提审瘦削男。
姜歇还是吊儿郎当地走进审问室:“你别担心啊。估计是你没有不在场证明,所以要进一步调查。”
瘦削男双手交握点点头。
按程序宣读完权利后,姜歇和瘦削男简单地聊了会天,随即自然地问道:“案发当天,你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
“那天我一直在家,”瘦削男骤然停下手部动作,沉默1秒,随后继续道,“是周五对吧。饭点的时候出门吃了个饭。11点40左右到医院,后面就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
姜歇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瘦削男。
——此前,姜歇并未向瘦削男提及案发的具体日期,当然对方也可以继续解释。
作者有话要说:拖了这么久,真的太不好意思了。人生真是充满意外。接下来,我会努力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