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们到了地方,才知道一碗米线也可以卖出如此高的档次。
每人一个竹子编制的小桌子,小桌子上全都是一小碟一小碟的配料。
上面有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火腿丝、鹌鹑蛋、乌鱼片、鱿鱼片、豌豆尖、韭菜,葱丝、姜丝、玉兰片、豆腐皮……
统统加起来共有三四十种配料,将配料全部倒入米线中,再浇上高汤,用鹅油封上,不一会儿,一碗地道的过桥米线就做好了。
等我们这一顿吃完,才觉得什么叫做心服口服。
回到宾馆,我们便早早地去睡觉,毕竟明天一早就得动身启程,之后的路程想必会很艰难。
据说大树寨已经移民了,到达大树寨之后说不定我们就得睡在帐篷里。
第二天早上,大家准时6点在宾馆停车场集合出发。
张江祁却左磨右磨,硬是搞到了8点钟才走成。
因为得知考古队要到大树寨进行考古研究,大树寨的村长还特意安排他的儿子刀龙带我们前去。
刀龙会说汉话,二十五六的样子,人长得英俊挺拔,不过就是话少了些。
他告诉我们,现在政策好了,寨子里的人都移民到了安置区,大树寨那儿基本也没什么人留下了,不过以前他们住过的竹楼还在。
一路上都是狭窄的土路,黄沙漫天,路道颠簸难行,搞得几个小伙伴都吐了,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驶入了茂密的丛林之中。
只见车窗外两侧树林茂密,到达寨口的时候两侧都是郁郁葱葱的竹林,道路顿时变得阴凉起来。
再往里走便可以看到贝叶棕和稀疏的竹楼,大家知道快要到大树寨了,顿时变得雀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