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却表示:“当你的财富多到你已经不会有数字上的概念之后,你就会发现规划每一笔收入比赚取他们更难。所谓的金融知识其实都是从一笔笔小款子上日积月累的投放实验中所总结出来的,自学就行。”
路易斯早就已经开始自学金融知识,只不过他很清楚能够印刷成纸质出版的作品终归还是掌握话语权的少部分人希望他所看到的,真正想要靠着风投来发财,还是得对前沿的最新形势嗅觉灵敏。
史蒂文继续说:“但计算机科学早晚会占据主导地位,进行计算机产业的自主创业是未来的大方向,只有当你对计算机科学有所了解你才会更清晰地知道该如何进行投资以及自我信息保护。”
“21世纪是信息科学的世纪。”路易斯觉得史蒂文说的有道理,“我认同这是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硅谷的互联网大佬们的成功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眼红,新兴富豪开始崛起,靠的正是在之前未曾被人所了解过的信息行业。
“暑假的时候我就在考虑这件事,”史蒂文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就靠着家里的人脉去了硅谷实习,学的不是管理,而是去了技术岗应聘最简单的操作员,“大学四年里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了,学业项目里的高绩点绝对不是全部。”
路易斯听出了言下之意,对方似乎是想邀请自己一同加入创业版图:“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也相信你会在这里找到最适合你的团队。”
“路,你为什么想学数学系?”史蒂文听出来路易斯对自己的团队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便换了一种方式来游说。
“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路易斯把利害关系剖析的很清晰,“我只是在我能力范围内选了一个兴趣最大挑战性最低的。”
史蒂文很精明地笑起来:“看来你的演艺事业并没有红火到让你实现经济自由。”
“没错。”路易斯一点都没有被戳破的难堪,反而很自然道,“毕竟我是自费上学。”
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他能够自费支付斯坦福大学本科的4年学费,外加一切生活开销,已经算是很会利用人气资源变现了。
毕竟在美国想要享受高等教育并不是一项便宜的支出。
gapyear的存在并不全是为了提供给学生认识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时间,更多的还是辛辛苦苦打工去赚取学费外加助学贷款才能勉强凑齐学费的普通学子。
并不是每个身处名校的人都热爱学习,也有极少数的人只是为了混一个漂亮的文凭然后顶着世界名校的头衔收获名利。
史蒂文相信路易斯并不是那少部分的人,但他也通过这番话猜到了路易斯注定不可能跟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只需要专注校园内的世界:“我明白了,兄弟。你有需要帮忙的可以跟我说。”
“我也想说这句话,伙计。”路易斯微笑着不卑不亢道,“如果你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可以尽管开口。”
双方都听懂了彼此的暗示,一个可以助利,一个可以助名。
刚入学就已经开始物色合作对象的史蒂文当然不会把唯一的赌注压在路易斯的身上,但权衡利弊,对方的确是最快能够领会到他弦外之音的人。
史蒂文伸出手,像是签约似的跟路易斯来了一个慎重考虑之后的握手言欢。
日后的事情自由定论,但初步构建的这层友谊还算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