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祁无咎了,两人年岁不大,小时候她总跟在他屁股后面,无咎哥哥长,无咎哥哥短的,最爱跟他要糖吃。
不过祁无咎总会不耐烦,喜欢冷着脸,对她也并未有多亲近,但由于他经常会给她糖吃,她就觉得这个邻家哥哥是个大好人。这是原主记忆中的祁无咎。
杜若穿过来之后,让俩人变得稍微亲近的事儿,便是她在河边种下向日葵,给了他一包含羞草种子之后,他会来找她请教含羞草的生长环境、开花时间、问它会不会结种子等等。
爱花之人从来不会吝啬向人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一来二去,两人越发地熟悉起来。
接触之后,杜若终于明白祁叔叔为什么不带他回京城读书,对他的课业也没有什么要求,而是把他放在乡下,任他自由自在了。
祁无咎这人性子天生冷漠,对事情的认知非黑即白。
他人聪明,若是这样的性子进了官场,不是成为忠臣,就是成为佞臣,甚至保不住自己性命。
因此在他十岁那年,祁峰就托自己一个走江湖的朋友带着儿子云游四方去了,只希望他能体会人间疾苦,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刚过易折,大儿子在七岁那年就把同窗揍个半死,就算对方已经道歉并且保证不再犯,儿子还是记着这事儿,时隔一年再次见到对方时,又对对方下了死手,幸亏附近有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祁峰了解过事情的前因后果,对方只是不小心将水泼到儿子的书本而已……
同时,他也很自责,认为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没把孩子教育好,所以后来他给了儿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只要不伤天害理,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可是,他又发现,儿子是不伤害别人了,他转而伤害自己……
当他看见儿子手上的伤口时,他目眦欲裂。
无咎是他和妻子的长子,他们期待着他出生,降生以后,他们又给他全部的爱和陪伴。他实在搞不懂,为什么无咎会变成了这样。
好在,儿子在乡下那段时间,伤害自己的频率有所减少,一年之后,脸上渐渐有了笑意。
仆人来信说,杜若经常会去给儿子送东西,两人一起聊天,一起分享种植心得,那时候,儿子的面容就会柔和许多。
时机已到,祁峰和祁无咎在书房彻谈一夜,之后祁杜两家定下口头婚约,祁无咎便游学去了。
杜若经常收到祁无咎的来信,她在信上见识到西北大草原的广阔,见到塞外的漫天沙尘,也感受到惊涛拍岸,大海的无垠……她明明拘于一隅,却见识到了大兴朝的万里河山。
她想给他写回信,可他行踪不定,几年了,她一直没能回他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