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诸葛瑾率先抚掌大笑,“贤侄倒是看得透彻。”
其实罗贯中这话说不怎么对,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诸葛朔在心中默默吐槽。不过面上还是带着笑,一一应对。
等到夜幕降临,宴席也散了,诸葛朔这才能随着诸葛瑾、邓芝一起离开。联盟既然已经定下,明日就应该踏上回蜀之路了。诸葛朔也就和诸葛瑾告别,便随着邓芝去了使团的住处。
“阿朔今日之回答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邓芝轻拂胡须笑到,“依芝看来,阿朔之才思敏捷不在你兄长之下。”
“不过一时口舌之快,何称才思敏捷?”诸葛朔倒是不以为意,这种事其实对历史根本没有什么真正推动作用,无非是给后人茶余饭后提供了个消遣罢了。
邓芝倒是一奇,未曾料到诸葛朔小小年纪却不恃才傲物。对诸葛朔的好感又不由得增加了几分,心中也对他的未来隐隐期待了。
而第二日,待诸葛朔一行人离开东吴之后。孙权却是在朝堂之上又与诸葛瑾父子提起诸葛朔,不得不说,孙权挑事也算是非常有一手。曾经就以“你的父亲与叔父谁更优秀”这种不亚于后世“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缺德的问题询问诸葛恪。也还好,诸葛恪也无愧于江东神童的名号,以一句“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有。”巧妙回了过去。如今孙权又是按捺不住心中想要为难为难这父子俩人。
“本以为元逊已经算是少年英杰,不想如今一见诸葛公子,倒是不知日后你们兄弟二人,何人能更胜一筹了?”孙权大笑,也期待诸葛恪的回复。
“我兄弟二人中,阿朔年龄尚小。若要见分晓,此刻论断太早了。不过,依恪之见,效力于吴王麾下,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是数不胜数。”诸葛恪也抓准了孙权并非要他说明两人差距,再说他确实未把一个小孩放在心上,于是他把话题绕到了孙权身上,顺便夸赞了孙权。
孙权很满意诸葛恪的答案,抚着胡须笑了起来。反倒是一旁的诸葛瑾面上忧虑重重,下朝之后,嘱咐诸葛恪,“虽得吴王赞赏,却还是要知道谦逊才是,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父亲的话,恪必然谨记于心。”诸葛恪话虽如此,可面上并没有认真听取诸葛瑾的话。这也不能怪他,诸葛瑾并非善于管教的严父,而诸葛恪自幼就深受孙权纵容欣赏。吴王都如此认可他,心中有傲气是理所当然的事。
建兴元年十月,邓芝修好于吴,吴遂绝魏联汉。
建兴二年,吴使张温聘于汉,汉吴恢复联合。
这一年的时光流逝得飞快,在与东吴的关系缓和之后。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季汉开始进行兵力补充、整训的战役准备,以待南征平定南中之乱。诸葛朔也未曾休息,他与赵统赵广在演武场的一年,收获颇丰。加之诸葛亮有心传授他兵法谋略,诸葛朔觉得自己就像是养成游戏里的人物,经验值蹭蹭蹭地涨。
“如今南征提上议程,父亲准许我与兄长一并南下先行探查。”赵广在与诸葛朔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十分兴奋,恨不得摩拳擦掌。见到诸葛亮和诸葛朔都笑着看他,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阿朔哥不如与我们一起,互相还能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