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渐渐汇聚,画面一帧帧拼接。炸裂的村庄、断壁残垣中的哭泣、抗日志士用鲜血写下的家书……每一个片段都如同尖锐的刺,直击观众的心灵。
影片定名为《烽火赤魂》。沈洛决定在上映前举办一次特别放映会,邀请社会各界的名流与媒体记者到场观影。放映当天,苏珈婉以一袭素色旗袍亮相,婉约却不失庄重;沈洛则身着中山装,显得格外沉稳。
灯光暗下,画面亮起。无声的开场却以惊人的力量攫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一名年轻士兵倒在染血的雪地上,画外音低沉而悲凉:“他倒下了,却为民族的未来站了起来。”
一个半小时后,电影放映结束,整个放映厅鸦雀无声,众人仍沉浸在影片的震撼中。一位资深媒体人缓缓起身,哽咽着说道:“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场唤醒民族精神的壮举。”
沈洛从容起身,微微颔首:“各位,电影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文化战斗不会止于此。我们要用镜头去铭记历史,用艺术去捍卫真相。”
雨夜的上海滩,霓虹光影交织,路面湿润如镜,行人匆匆如惊弓之鸟。沈洛站在沈氏影业总部的窗前,注视着窗外的城市,那熟悉的景象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陌生。他眉头微蹙,指尖在窗框上轻轻敲击,节奏稳而有力,仿佛心中那盘未曾落子的棋局。
张铭吉推门而入,身后跟着苏珈婉。两人脸上均带几分凝重之色。张铭吉将一封密信递到沈洛手中,低声道:“日方的动作已经开始了,我们的资金渠道被切断,多家银行停止了合作。他们还在暗中威胁我们的投资方,甚至有几处拍摄场地已经被毁坏。”
沈洛接过信,目光在烛火般摇曳的字迹间扫过,眼中闪过一抹寒光。他将信折好放在桌上,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阻我们拍这部纪录片了。”
苏珈婉上前一步,语气轻柔却坚定:“沈先生,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明着不能走,何不借助民间的力量?这片土地上的人,未必都愿意向他们屈服。”
沈洛闻言,目光转向她,许久未语。窗外的雨声渐渐加大,像是为这场无声的决策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意。他忽然一笑,那笑意虽浅,却藏锋于内:“既然日方封了正路,那就绕开它。民间的力量,是时候动用了。”
张铭吉闻言,略显担忧:“沈先生,这么做恐怕会惹怒他们,风险极大。”
沈洛转身看向张铭吉,目光如寒星:“他们的底线是什么?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永远看不清真相。可越是如此,我们越要把这些画面拍出来,让世人看清真相。这不仅仅是影片的问题,也是我们自己的生存问题。”
张铭吉神色复杂,却终究没有反驳。他向沈洛深深一揖:“沈先生,属下明白了,愿尽力而为。”
翌日清晨,天边尚未泛白,沈洛便驱车前往一处隐秘的民间组织总部。这些组织表面从事慈善事业,实则在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双眼炯炯有神,尽管年迈,却依然气度不凡。
“沈公子,你来找我们,想必已经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了吧?”老者语气平淡,却透着试探与警告。
沈洛微微一笑,拱手答道:“自然。沈某今日冒昧登门,只求借贵处的力量,让这部纪录片顺利拍摄下去。若有损失,沈某愿亲自承担。”
老者沉吟片刻,低声道:“贵处的片子,老夫听说过。拍得好,也拍得胆大。你们这些年轻人,敢挑这根刺,可知道它的锋利?”
沈洛神色未变,坦然答道:“若连这点锋利都畏惧,又何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