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沈洛还通过媒体暗中放出消息,将矛头隐晦地指向顾俊背后操控的舆论阵地,成功引发了一场关于电影艺术与商业操控的公开辩论。而他本人,则以一次优雅而锋芒毕露的演讲,成功地赢得了舆论的主动权。
半个月后,《乱世英魂》在全城首映。那一晚,灯火辉煌的影院门前人头攒动,无数观众蜂拥而至,连一些政商界的名流也难掩好奇,前来捧场。
当大银幕亮起,影片开场的恢宏场景与深刻的故事主线迅速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电影结束时,全场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首映成功的消息如同风暴一般席卷整个上海滩,所有负面舆论顷刻间被淹没。而沈洛,则站在灯火辉煌的影院门口,面对无数记者的提问,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危机从来不是终点,”他说,“而是一段全新征程的起点。”
此刻的沈洛,已然不再是那个初涉民国的年轻重生者,而是一个真正能在上海滩翻云覆雨的电影王者。他深知,这场胜利仅仅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去迎接。
雨过天青,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洒满了黄浦江两岸的石阶,江面泛起粼粼波光,如同一匹锦缎被风缓缓吹开。沈洛站在影业公司新落成的顶楼会议室窗前,目光投向远处繁忙的码头和高耸的洋楼,思绪却未曾放松。这场风暴,他虽成功走过,但留在内心的隐忧,却如江面下潜流,时刻警醒着他。
自从推出那部历史题材的电影《血色华夏》后,市场反响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影片讲述一位无名志士,在动荡乱世中为守护国土与家园而牺牲的故事。片中既有对民族情感的深刻剖析,也有个人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挣扎,沈洛以现代叙事手法融合民国背景,既迎合了大众的观影习惯,又让内容更具震撼力。一时间,《血色华夏》成了上海滩的热议话题,甚至还引发了关于民族精神的广泛讨论。
苏珈婉手捧一份报纸走进来,她穿着一袭素雅的旗袍,青花瓷般的纹饰与她清丽的面容相得益彰。“看这篇报道,”她将报纸摊在桌上,“《时报》的影评人夸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夸张,说这部电影重新定义了民国的电影艺术。你该满意了吧?”语气虽轻松,但她的目光却带着些许探究。
沈洛转过身,接过报纸,随意翻了几眼。赞美之词映入眼帘,却未让他露出半分笑意。“夸得越高,摔下来时就越惨。”他淡淡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贯的冷静。
苏珈婉轻叹一声,走到他身旁,望着窗外。“风雨总算过去了。这几个月,你从顾俊那边的阴招里闯出来了,电影也有了这样的成绩,为何还是这副表情?”她转头看他,目光温柔。
“风雨之后往往不是晴天,而是更大的风暴。”沈洛将报纸放在桌上,低头整理袖口,目光冷冽如冰。“顾俊不会善罢甘休,我从他手里抢来的,不仅是市场,还有他隐线中的黑帮势力。更何况,还有孙振康那边虎视眈眈——上海滩的水,比我想象的更深。”
苏珈婉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笑,“这就是你,总是未雨绸缪。”她伸手替他整理西装领口,“不过,我相信你。只要你愿意,我也会一直陪着你。”
沈洛微微颔首,深邃的目光扫过她的脸庞,却未多言。此时,门外传来轻敲声,是张铭吉走了进来。
“少爷,吴兆卿先生来了。”张铭吉微微躬身,神色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