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民族的呐喊,也是希望的火种。”他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中,众人凝神倾听,不敢有半分懈怠。
张铭吉看着沈洛投入的背影,眼神渐渐复杂。或许,眼前的这位少主,确实能在这乱世中开辟出一片天地。
然而,风波并未因沈洛的坚持而平息。顾俊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党羽,意图以此为借口阻击沈氏影业。他向一名军方高官递去消息,暗中煽风点火,宣称《烽火家国》一片意在煽动民意,分裂时局。
而另一边,吴兆卿也向沈洛传来消息,提醒他注意背后潜伏的危险。“沈公子,这一次你动了不少人的奶酪,他们不会轻易罢休。”吴兆卿语重心长,手中端着一杯普洱,茶烟袅袅升起,“但若是需要,我可以暗中助你一臂之力。”
沈洛微微一笑,举杯与他对饮。“吴先生,棋局既开,便当勇往直前。即便荆棘丛生,我也绝不后退。”
吴兆卿看着他,眸中透出一丝欣赏,“年轻人,果然有胆识。”
电影的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展开,整个剧组都笼罩在沈洛的激情中。苏珈婉虽然心中依然有些迟疑,但她终究难以拒绝沈洛的请求,答应出演女主角。
剧本的一次次打磨、场景的一次次排演,似乎都在为一场惊天动地的冲击做准备。而在阴影中,顾俊的势力也在悄然布下天罗地网,企图将沈洛拖入深渊。
上海滩的风雨愈发浓烈,江岸上的灯火渐次亮起,犹如苍茫夜幕中搏动的心跳。一场惊涛骇浪,即将袭来。
夜色沉沉,淮海路的街头静谧无声,偶有风过,吹动路旁的法国梧桐叶,发出簌簌之响。沈洛一袭墨蓝长袍,外罩黑色大氅,立在一座深巷口,遥望远处灯火。细雨朦胧中,他目光幽深,像是夜的幽灵。
他方才从租界的电影审查署离开,手中持着一叠泛黄的文件,心中却比这雨夜更沉重。由他一手筹划的《烽火家国》,在送审的关键时刻屡屡受阻。审查员口中的“主题敏感”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钳制在电影梦与时代现实的交界线上。今日一晤,更是当场被冷言相对:“沈先生,这种题材难免有伤风化,暂且搁置吧。”那一声“搁置”,似铁锤敲下,几乎将沈洛最后的希望打碎。
雨渐密,冷意侵骨。沈洛紧握着文件,转身走入深巷。吴兆卿的公馆,正藏身于此。他今日的最后一搏,便是求助于这位纵横黑白两道的上海滩巨头。
吴兆卿的公馆,金碧辉煌,正厅一盏鎏金枝形吊灯照得满室如昼,深紫檀木桌案上置着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具。吴兆卿端坐案后,身着淡灰长衫,手执一卷青史,神态自若,仿佛对外界纷乱全然置若罔闻。
沈洛立于堂中,微微躬身,语气却隐含锋芒:“吴先生,此番前来,实为请教一策。洛初涉世途,无能为力,故冒昧打扰。”他将文件递上,声音平静而有力,“这是《烽火家国》的审查报告,竟道其有伤风化,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吴兆卿微微抬眼,目光如深潭不见底。他接过文件,细细翻阅,片刻后,轻笑一声:“沈二公子,果真不同凡响。此片立意恢弘,情节婉转,倒像是诸葛空城一局,只差那关键一子。”他放下文件,指尖轻扣案面,音色低缓却意味深长,“可惜,这‘一子’却要险中求之。”
沈洛闻言,心下顿时明了。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如炬:“先生明鉴,洛愿以此片博一线生机,不知先生能否为我点拨?”
吴兆卿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雨帘如幕。他淡淡开口:“审查署中陈部长与我素有旧交,此事若要成,需取其助力。然而,陈部长非寻常之人,需得以利益相诱。沈二公子可愿放下身份,与之共筹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