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学校一日

办理入学的手续,也很简单,记录一下姓名,在写上五大队的地址,最后再写上家属的名字,交了钱就算是完成了。

学校的费用,是一块钱一学期。

李长生本来不想让张平再交钱,毕竟先是买暖壶,香皂,毛巾,又是给白面,张平给的钱都够六七年的学费了,但张平还是交了。

除了学费之外还有课本费,然而五大队上一直缺钱,整个班级也就只有三套课本,只够老师用。

每天上课,都是林长生三位老师前一天讨论一个教学方案,然后第二天再按照不同的进度教学。

半天时间复习写字,半天时间学课文儿歌。

一个学期下来,复习写字的时间,甚至要多于学习新课文的时间。

“张平,你认识字?”

林长生见张平盯着自己的备课本,不由得好奇问了一句。

张平心里一跳,赶忙挪开了视线,有些尴尬的说道:

“小时候学了一点,也就能认个字,跟您没法比。”

这时候已经开始用简笔字了,而且不是费繁用简,而是本就如此。

就连老祖宗们也讨厌在日常用繁体字,根本不像某些文化毒瘤宣称的那样,说什么国人迫害。实际就是连文化人自己,都在习惯用简体字。

“林校长,一个学期就学这几篇课文吗?”

张平看了半晌,发现新课本上大多是儿歌,课文只有寥寥几篇而已。

就这点东西,放在上辈子,恐怕上几节课就学完了。

“就这几篇,还不一定能学完呢。”

林长生闻言,却苦笑了一声,把自己的备课本拿出来,给张平看。

“学习是一个不断复习的过程,孩子们平时也没什么读书看报的机会,如果不多复习写字,年初学的东西,年尾就都忘了。”

负盲率?

张平心中忽然冒出来一个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上辈子学英文的时候,他听老师讲过这个概念,还以为是英文独有的概念,感情这个时候就有了。

负盲率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五十年代初,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扫盲,过了十年,做统计的时候,本来以为文盲率会下降,结果一调查却发现,根本和想的不一样。

大量的村民因为没有使用场景,学习的时候,记住了这个字,等过了几年后再看,却已经都忘了。

李秀芝没有小炕桌,就用了张红星的。

一屋子小孩中,李秀芝坐在靠窗的边上,一扭头就能看到院子里阳光下的张平和妮儿,也算是安心。

妮儿裹在小被子里,待了一会就眼皮打架。

她抱着张平的胳膊,撅着小嘴巴,有点委屈。

“爸爸,我想妈妈,困觉觉了。”

张平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