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牛走后,赵北与蓝玉蔚商议了一下,决定立即征募黄河船只,并招募船工。
后勤的问题解决之后,给袁世凯的那封电报也拍发完毕,不过暂时还没有回电,考虑到张镇芳的特殊身份,赵北也不过分为难他,吩咐副官将他带了下去,暂时安置在jǐng卫营。
张镇芳是河南都督赵倜派人送过来的,这既可以看作是赵倜的投名状。也可以看作是赵侗抛出的风向标。
赵倜手中握有数万部队,虽说战斗力不可能强过北洋军,不过也算个实力派,而且与安徽都督姜桂题一样,赵倜也是毅军出身的将领,如何处理好赵倜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河南的局势,甚至是安徽的局面,赵北不得不谨慎从事,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稳住赵倜。
赵侗派到郑州的特使叫米振标,张镇芳就是被这个米振标押过来的。
米振标是陕西清涧人氏,字锦堂,现年四十多岁,早年投淮军当兵。从士兵一步一步升到管带、统带、统领,“戊申革命”之后,又跟着赵倜到了河南,加入清军第二军。准备南下进攻武汉,由于袁世凯在京津地区发动兵谏,赵倜也跟着搞起了政治投机,指挥毅军围攻清军司令部,赶走了钦差升允,使清军在河南解体,为袁世凯篡清立下汗马功劳,也正因此,赵佣才得以被袁世凯委任为河南都督,而米振标也鸡大升天,被赵倜提拔为毅军的翼长。— 全文字版小说 首发 —
但是赵倜的这个河南都督名不副实。真正的“河南王”是张镇芳,而这,也正是赵佣在整个豫南战役期间保持谨慎立场的主要原因。此次派遣米振标到郑州,赵倜就是想让联合阵线兑现承诺,让他成为真正的“河南王”而这,也是当初赵北派去的说客开出的条件。
赵北是在司令部的小会议室里接见米振标的,两人都是军人,也没说什么废话,寒暄几句之后立剪切入正题。
“赵都督深明大义,弃暗投明。实在是河南百姓的幸事,亦是毅军的幸事。以前听说张镇芳处处与赵都督作对,使赵都督在河南难以有所作为,现在张镇芳已去,赵都督可以安心的治理河南了,把河南交给他。我放心,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也放心。”
赵北的话给了米振标一颗定心丸。赵侗之所以反正,固然是墙头草的本xìng,但更重要的是想得到河南都督的实权,对于这种人,赵北一向“大方”但是“大方”不是没有代价的,而这斤。代价却让米振标迟疑了一下。
“当然,加入联合阵线还是而女为革命出力的。仅仅将张镇芳押过来这还不够,若想兄”委员会的那些委员们对赵都督另眼相看。赵都督还必须拿出诚意。”
“总司令的意思是?”米振标问道。
赵北站起身,走到墙壁上挂着的那幅军用地图前。
“河南东北部的归德府与江苏北部接壤,距离徐州很近,而归德府也是你们毅军主力驻地,所以,联合阵线庶务委员会认为,如果赵都督能够派兵向徐州方向挺进的话,那么。赵都督就算是我们联合阵线的正式成员了,将来庶务委员会推举委员,赵都督也是有资格做这个委员的。”
“进军徐州?”
米振标微微一愣,他当然知道徐州的重要xìng,不过却不太明白为什么让毅军这么快就向徐州进攻,按照常理,现在应该是集中兵力北上。沿着京汉线向京津地区挺进才是。将毅军的主力调去徐州,这实际上是分兵了。
难道总司令是想分兵北伐?
想到这里,米振标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
现在上海南京一线驻扎着大量北洋军部队,那都是jīng锐,都归“北洋之龙”王士珍指挥,编为北洋南进第一军,如果徐州被联合阵线占领的话,那么这北洋南进第一军的北归之路就被切断了,如果想回援京津,他们只能从海上走,但是由于汤乡铭的江防舰队已经宣布起义。长江口的航运就变得不是那么安全了。
如果这个时候联合阵线果断的集中兵力向京津地区挺进的话,可以说。袁世凯基本上就没有援军可以倚仗了,而如果京津战役也像信阳战役那样一边到的话,那么,这中枢权力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从北洋手里转到联合阵线手里。
当然,这仅仅只是米振标的揣测。总司令到底会怎么进军,还需要看具体的敌我布防情况而定,现在山西仍驻着不少北洋部队,如果沿着京汉线进军的话,联阵部队的侧翼就会暴露在山西北洋军面前,这一点也是必须考虑的。
“徐州连接南北交通,又是京杭大运河枢纽,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东部的南北交通,截断北洋南进第一军北归之路的关键就在徐州。放心,贵军不是孤军作战,联合阵线会派出一支部队策应你们,两路夹击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