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不知道南北之间为什么又要打仗了,不是说共和了,这天下就太平了么?那个“国会”是什么玩意?听说是跟外国洋人学的,可是洋人的玩意都是好的么?别的不说。首发那大烟枪就不是好东西,为了那东西,不知多少殷实人家变成了破落户,不知多少强壮青年变成了路倒。如今这年头,跟“洋”字沾边的东西,百姓们都得格外打起jīng神。
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如今这些道,眼看着就是那史书上说的“乱世”似乎谁也指望不上。百姓们只能自求多福了。
百姓有百姓的心思,军人也有军人的心思,服从军令是军人的天职。既然这西平已被联合阵线总司令部确定为阻击南进北洋军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军人就得钉在这里,至于守不守得住,就不是他们可以随便谈论的了。
西平,就是联合阵线河南战场的并哨。
作为新任命的西平城防司令。蒋作宾这两天一直愁得厉害,这到不是因为他没有把握守住西平防线,而是因为他麾下的这支联合阵线部队的指挥统一问题。
驻守西平的联合阵线部队除了蒋作宾的第十六师一个步兵旅之外,还有原属共和军驻信阳的一个步兵团又一个骑兵营,此外,原来的那行小奋进会也有”沧讲会部队,现在西平共有联合阵线部队一万五千余人。
这一万五千余人就是蒋作宾可以动用的全部力量,可偏偏这支部队是由几个不同的革命力量组建的,共和军、共进会、奋进会以及一些零散的豫南革命武装,虽然他们都已宣布加入联合阵线,但是要想在短期内将他们变成一支坚强有力的战斗力量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由于奋进会派到西平驻守的多是收编的豫西民军部队,匪xìng较强,zì yóu散漫惯了,蒋作宾很难指挥得动。只能依靠他们的首领对其实施羁廉。
豫西民军首领是王天纵,他是同盟会员,此人是豫西嵩县人氏,早几年的时候就在羊山啸聚山林,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呼啸豫西,后来被清廷派兵击败,逃往上海,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戊申革命”爆发之后,他立即返回豫西,准备再次揭竿而起,就在羊山,他被河南蹼将、绿林好汉推举为“老架子”组建“豫西复汉军”正式扛起了反清革命大旗,随后率领民军一路向东南挺进,进入了南阳府,就在那里驻扎了一段时间后接受了奋进会的改编,并被委任为“南路司令。”
王天纵的部队有一万多人,此次奉命协防西平,他只带来了四千人。其它的部队要么留在南阳,要么分驻豫南各地,自从奋进会进军陕西之后,这豫南的奋进会部队多半都是王天纵这样的绿林武装,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信心与北洋军正面对抗,只能依靠共和军为主的南方革命军。
对于蒋作宾,王天纵是很佩服的。虽然他出身绿林,但也知道学过军事的人跟没学过军事的人在打仗上就是天上地下的区别,所以,蒋作宾如果有什么命令下达,王天纵肯定会坚决执行,理论上来说,蒋作宾完全可以通过王天纵对河南的民军武装进行有效指挥。
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王天纵固然是将们推举的“老架子”是众多绿林好汉的最高首领,但是仅靠王天纵一人的力量是无法团结这么多绿林好汉的,他必须依靠那些中层头目控制部队,而对于这些人,一味的命令是不行的,还必须笼络。
以前奋进会是用官位、利禄对这些绿林人物进行笼络,这个办法很有效,但也很容易被人模仿,这个模仿者就是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