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笑着说道。向张激扬使了个眼sè。张激扬心领神会。招呼茶摊儿掌柜添茶斟水。几盘灯草糕也了桌。片刻就被抢了个干净。
众人情绪更高。将总司令围住。你一`我一语。犹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但是田劲人的神经却是绷紧了。不的不打起jīng神。全力应付局面。原本散在的卫兵也都收拢到附近。阻止更多的人靠拢过来。
“这望远镜是个啥子道理?洋人的玩意就咋就那么好玩儿?”
“其实啊。这望远镜早在明代的候咱们中国人会造了。”
“那现在咋不会造了赖?”
“这个就要说到满朝廷了。其实也不是不会造。内务府也是造过的。只不过只给皇帝玩。连将军都不着。……”
……
趁着这机会。赵北为众人普及了一下历史。并很快将话题转向他更关心的方面。
“诸位多是这富荣场一带的盐工?想必对这盐政很熟悉喽?”赵北问道。
“富荣场俗话“十人九盐”。不要说我们。便是这山上的男男女女。十个人里就有九个盐吃饭。”
“先生是不是打算井盐买卖?要做买卖。先的花银子买盐票。”
“过去是向朝廷买盐票。现在嘛。只怕要找共买喽。”
“未必!共和军要建共和。这盐票嘛。只怕要共和票喽。”
“盐票要换。那大洋据说也要换。头都要印上“共和”两个字样。”
……
见众盐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赵北只是淡淡一笑。说道:“我是外的客商。想打听打听这富荣场的盐政。若是做的起盐业买卖。或许就试试。只是向来不熟悉这四川盐政。说官府有条文。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如今这世道。哪里不是有便宜不占?这盐政到了如今。只怕是早就败坏不成子了?”
“先生这话说是不错。盐政本就是叫人败的不败能叫盐政?想当年。祖辈们下井淘。每口井边都站着几个盐官。淘出的卤水是轻是重。熬出的盐花是粗是细。都要仔细记下。叫督盐官老爷过目。可到了我们上井的那年头。就没这些规矩了。如今的盐政。都叫盐商把持了。朝廷哪里能落的好处?盐利十亭之中。倒有九亭落了盐商腰包。他们的一顿饭。顶的起天车工十几年的工钱。“三畏堂的车马。四友堂的娘姨”。这都是实打实的话!”
“诸位看的清楚。这盐政的弊端我也略知一些。只是不知道。这富顺一带的大盐商到底有少?都是哪些人家把持盐政'那些小盐户又是如何讨生活的?”赵北接过张激扬递去的笔记本。放在桌上摊开。拿起钢笔作势yù写。前几天傅华封已将关于盐政的条|呈了上来。总令已研究过。不过那只是一个官场人物的看法。现在总司令想听的是社会底层民众的看法。
“要说大盐商。当的王三畏堂。四友堂都是数的着的大盐商。当年半个富顺都是他们的。”
“好汉不提当年勇。三畏堂李四友堂早就中落了。分家的分家。迁居的迁居。现在的富荣场。没有那么大的盐商喽。书里说的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的富荣盐场。那就是一个chūn秋战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谁的,台硬路子广。就做霸主。”
……
盐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将这富顺荣县的盐政详情一一讲述。却浑然不知。就在他们这朴实的字里行间中。一场盐政变局已悄然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