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究是吃了不通仙门文化的亏。

太上长老作为大乘修士。

修道足有上万年。

对仙道的理解若是用文字来阐述,即便太上长老再怎么字字玑珠,怕是不眠不休讲上百年也讲不完。

所以太上长老施展道法,演化出苍茫和仙山。

仙山上铭刻的【仙道】二字,尽可能的将他作为大乘修士对于修道的理解都浓缩在了这其中。

抽象的仙道在此刻被太上老祖具象化了。

但是,正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太上长老这一手悟道意境,并不是把自己对大道的理解,全部强加给听道之人。

而是需要他们自己参悟这近在咫尺的“仙道”。

从中学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便要看听道之人自己对仙道的理解和悟性了。

这也是对众人的一种保护。

修为高深的,就多学一点。

修为浅薄的,也不至于被浩瀚的仙道信息冲垮了心神。

修为越高,得到的好处越多。

玉虚宗主和九大长老,为合体期,洞虚期的修士,这等仙道路尽的修士暂且不谈。

那些化神修士紧闭双目,表情上带着激动,显然是大有所得。

至于炼气期的修士,对修道涉猎太浅,但他们在玉虚仙门苦读了两年道经,且都是天资过人之辈,多多少少都能感悟出一些名堂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