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冬日暖阳

因为人数比预计得少,所以也就没用新知青到老乡家里借宿。林根旺组织了村里的壮劳力,加班加点的盖了两间泥坯房出来。要不是盘火炕废了点时间,这房子应该能建的更快一些的。

新知青们先跟老知青挤了一段时间,等到新房子盖好以后,他们就有了相对独立的住处。这一次来的知青是两男两女,都是从京城来的。这时候的人几乎都是服从分配的,别说是来东北了,就是去大西北的也大有人在。

两个男知青一个叫郑家龙,一个叫刘丰恺,和两个女知青李妍、冯青青算得上是青梅竹马。本来郑家龙和刘丰恺分配的是京城附近的乡村,但是为了追随自己青梅的脚步,他们主动申请来了冒山大队。

经过几天的相处,知青点的老人已经知道了新来的四位知青的身份,别的知青可能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下乡,而两个女孩子却真的是抱着建设农村的心思自己提交的申请。

在两个预备同志的帮助下,李妍和冯青青总算是捋顺了在冒山大队的生活,虽说那两位自己也过的一塌糊涂的,但是在一些体力活儿上,男孩子还是要比女孩子稍微占一点优势的。

时间就像林庭舒手里的签到点,总是不经意间就没有了。伴随着第一场大雪的落下,冒山大队迎来了自己的猫冬时刻。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新来的四个知青兴奋的很,就连清苦的日子都暂时被抛在了脑后。

那时候的冬天还没有什么暖冬的概念,就算是刚入冬,那温度也远远不是在城里生活的少爷小姐们能够接受得了的。初次见到大雪的激动很快就被连绵不绝的北风给吹的烟消云散,恨不得天天就窝在炕上,靠着那点儿热乎气儿续命。

呆在炕上当然暖和,只是随之而来就是柴火的大量消耗。虽然两个男生在刚来的时候听老人儿的劝,尽量的多去准备,也架不住一天24小时的烧。就算大部分时间只是扔两根木头柈子随意的燎一下,柴火垛也是日渐消瘦。

郑家龙和刘丰恺是看在眼里愁在心上,按照目前的使用量,别说熬到开春,就是农历年估计都挺悬。他们两个还想着上山去再捡点儿柴火,却被知青点的老人直接给制止了。

那老知青面色沉重的给两个年轻人讲述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他刚来的时候也经历了柴火不够的日子,自己也想上山去弄点储备。当时的他们并没有跟村里人说,而是自作主张的直接进了山。

如果说平日的冒山是一个热情好客的老好人,冬天的冒山则变成了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之地。不是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根本就不敢在冬天的时候去挑衅它的威严。

那一次他们进山的一共去了3个人,最后一个丢了性命,一个瘸了腿,只剩下他这么一个囫囵个儿的。要说他们倒霉吧,在进山以后就遇到了冬眠的熊瞎子,差点葬身熊口;可是要说他们幸运,那唯一丢了性命的还是掉进了雪窟窿里,直接磕破了脑袋把人给整没了。